新技術治療抑鬱症,受試者說“感覺自己回到了以前的樣子”

上海瑞金醫院 視覺中國 資料圖

當前,抑鬱症的主要治療方式是心理治療和藥物療法,然而高水平心理諮詢師難以尋找,藥物治療可能效果不佳或副作用明顯。目前,上海瑞金醫院正在開展一項新的臨牀試驗,通過新型神經調控技術來治療抑鬱症。

這種治療方式被稱爲“時間干涉刺激(Temporal Interference,TI)”,可以通過精準地刺激杏仁核,調整其過度活躍的狀態,從而改善患者的情緒調節能力,減輕抑鬱症狀。

“人類大腦中,負責處理情緒反應的,是一個長得像‘杏仁核’一樣的東西,它是大腦的一個重要結構,位於顳葉深處。抑鬱症患者的杏仁核可能過度活躍,尤其是在處理負面情緒信息時,這種過度活躍會導致患者對負面信息更加敏感,難以從消極情緒中恢復過來,進而加劇抑鬱症狀。”11月6日,上海瑞金醫院腦病中心張陳誠醫生表示。

研究表明,抑鬱症患者的杏仁核活動模式可能與健康個體不同。健康人羣的杏仁核在受到負面情緒影響時,會通過調節慢慢恢復正常,而抑鬱症患者不僅無法調節,還會越來越嚴重。基於這一研究背景,TI療法應運而生。

36歲的陳女士是這一項臨牀研究的受試者。陳女士曾在外院接受過藥物治療,也接受過經顱磁刺激治療。來到上海瑞金醫院後,也接受過新的藥物治療方案。但症狀時輕時重,終究未能治癒。

2023年5月,陳女士情緒逐漸低落,胃口也變得越來越差,晚上失眠成了常態,吃安眠藥也不管用。開始,陳女士還能勉強工作,但幾個月後開始感到心慌、頭痛、氣喘,整個人像被抽空了一般,甚至連簡單的出門買菜都不行。最嚴重的時候,陳女士甚至想到了自殺:“我真的不想活了,我想過吞藥、跳樓……”

從2024年8月開始,陳女士每週都會在瑞金醫院定期接受TI治療。治療時,醫生首先會根據影像報告定位,找到需要刺激的杏仁核位置,然後,在陳女士的頭皮上標記出四個電極的位置,這四個電極分別放置相應點位上,通過這兩對電極,傳遞略有不同的高頻電流,在杏仁核處形成低頻調製波,以此爲“靶點”,精確影響神經元活動。她表示,在治療開始時,可能會感覺到輕微的一過性刺痛感或麻木感,其他沒有什麼明顯不適。

完成5次治療後,陳女士開始漸漸地重新找回了動力,她說:“我感覺自己終於回到了以前的樣子,真的好久沒有這種感覺了!”

張陳誠介紹,TI作爲無創、深腦、精準、多靶點的新興技術,對患者而言,接受度也比較高,是一種有效的干預手段。目前,但還需要更多的臨牀試驗結果來證實。

目前,瑞金醫院腦病中心情感障礙中心、精神心理科主任方貽儒、張陳誠醫生團隊正在積極探索,並向社會招募患者志願者。

根據招募條件,患者年齡在18至65週歲之間,根據《精神障礙診斷與統計手冊(第五版)》(DSM-5)診斷爲抑鬱障礙-抑鬱發作,漢密爾頓抑鬱量表(HAMD-17)評分≥17分,近30天內抗抑鬱治療方案穩定等等,醫生團隊會全面評估患者的抑鬱和焦慮水平、睡眠問題等,從而選擇入組患者參與臨牀試驗。

值得一提的是,這一項目也受到了上海市重大科技專項腦機接口項目支持,目前TI針對抑鬱症的臨牀試驗還在進行,希望能夠爲更多抑鬱症患者帶去新的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