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媒體:中國電動車下一步挑戰——說服觀望者

來源:環球時報

新加坡《聯合早報》4月8日文章,原題:中國電動車市場快步發展但銷量已放緩 潛力仍有待釋放 與中國其他大城市相比,深圳的道路相對安靜。路上噪音低,不是因爲汽車數量少,而是因爲電動汽車的使用率更高。和內燃式發動機相比,電動汽車“安靜”的優勢十分突出。

作爲中國最大純電動汽車製造商比亞迪的總部所在地,深圳是中國最早實現公共交通全面電動化的城市之一,電動汽車的滲透率去年達到67.9%,比全國平均35.7%高出近一倍。

電動汽車產業是中國推動經濟轉型的重要支撐,也是實現“雙碳”目標的關鍵抓手之一。但對大多數消費者而言,使用電動汽車更多是爲了追求更高的通勤性價比。

這幾年來,中國電動車產業快速發展的新聞屢見報端,小米電動車上月底的盛大發布儀式也引起全球矚目。在官方的大力支持與企業推動下,中國電動汽車產銷量處於世界領先地位。然而,隨着中國國內市場達到一定規模,經濟增速放緩,國內銷量增速也放緩。

根據中國乘用車市場信息聯席會數據,中國2023年新能源乘用車零售銷量達773.6萬輛,同比增長36.2%,這個增速與一年前的90%相去甚遠。不僅如此,今年前兩個月,中國新能源車月銷環比數據持續下滑。3月,因車企掀起價格戰,銷量纔有所回升。

市場調查機構Canalys分析師劉策源在一份報告中預測,中國新能源汽車今年將延續相對強勁的增長態勢,但要保持過去50%以上的增長速度將十分困難,說服剩餘的“電動汽車懷疑論者”將是一大挑戰。

新加坡國立大學東亞研究所客座高級研究員林大偉表示,從市場情況看,中國新能源汽車的“鐵粉”大致上都已轉用電動汽車。該行業在下一階段必須拿出更有突破性的技術、有效的營銷和激勵措施,吸引仍在觀望的消費者。

林大偉認爲,廣大消費者從燃油車轉向電動車的過程需要時間,鑑於整個行業仍面臨激烈的價格競爭,這種轉變只會在價格戰和產品競爭趨於穩定,市場優勝劣汰發揮作用後纔會實現。(作者林輝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