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學者談中美競爭:美應做好「世界第二」準備

新加坡學者馬凱碩:若中國成全球第一,美國得想想怎麼相處。(示意圖:shutterstock/達志)

據觀察者網報導,香港《南華早報》7日刊登對新加坡知名學者、資深外交官馬凱碩的專訪,討論了中美關係等問題。馬凱碩表示,中國擁有比美國更明智的長期戰略,隨着中國和美國的經濟差距不斷縮小,美國應該開始爲變成「世界第二」做好準備。

馬凱碩認爲,拜登政府過去兩年裡至少在一定程度上穩定了美中關係,但兩國的「競爭」仍在繼續。在某些方面,拜登政府對中國的態度比川普政府更加強硬,例如構建了所謂的「小院高牆」策略,試圖限制中國的技術發展,美國對中國施加的壓力並沒有明顯減弱。

但他指出,美國政府的主要問題在於,似乎是在沒有任何明確、全面的長期戰略的情況下,發起了一場對抗中國的運動,「戰略是爲了達到一定的目標,目前尚不清楚拜登政府的目標是什麼——通過這些措施,美國戰勝中國能夠帶來什麼?這一點從未被詳細說明過,讓每個人都感到困惑。」

馬凱碩認爲,中國的發展取決於中國人民的行動,美國不可能干預或阻止中國的發展。因此他建議美國採取更明智的做法,「即使美國要在某些領域與中國競爭,也應該明確指出可以與中國合作的領域。這不是爲了中國人的利益,而是爲了美國人的利益。」

他舉例說,拜登政府將應對氣候變化列爲優先事項,但如果這是當務之急,那麼美國應該暫緩地緣政治競爭,把精力放在氣候問題上。「美國需要確定什麼對其長期利益真正重要,然後找出實現目標的手段。不幸的是,拜登政府沒有這樣清晰、全面、長期的戰略思維。」

在馬凱碩看來,過去20年裡,中國縮小了與美國在名義國民生產總值(GNP)上的差距,美國現在應該考慮的問題是:如果所有「遏制中國」的措施都無法發揮作用,中國的經濟實力會變得更強大,到時候會發生什麼?美國應該怎麼做?

「我的繼任者、李光耀公共政策學院院長柯成興曾在《外交政策》雜誌上發表過一篇文章,說如果美國人有一天醒來發現,他們的經濟變成了世界第二,中國經濟變成世界第一,美國人的生活也不會改變,一切都一如既往。」馬凱碩說,「那麼,爲什麼要執著於阻止中國成爲世界第一呢?」

馬凱碩認爲,美國現在應該考慮,如果中國成爲世界第一,人們想看到一個什麼樣的世界,美國在這種情況下應該如何與中國合作和競爭。他提到,美國前總統柯林頓曾給出過答案,稱如果美國變成世界第二,就應該加強多邊規則、多邊程序和多邊機構。

他評價稱,中國現在採取了更加明智的戰略,積極推動「一帶一路」倡議、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金磚國家新開發銀行等項目,與更多國家發展更緊密的聯繫,爲未來做出了長期投資。

馬凱碩強調,西方只佔世界人口的12%,其他地區佔88%,美國不可能僅僅依賴於歐洲、澳洲和紐西蘭等傳統盟友,但美國卻沒有與世界88%的人口打交道的長期戰略。相比之下,中國正在系統而謹慎地加強與全球南方國家的聯繫,這恰恰是美國所欠缺的。

馬凱碩是新加坡著名的學者型外交官,曾經擔任新加坡常駐聯合國代表和聯合國安理會主席,同時也是新加坡國立大學李光耀公共政策學院創始院長。作爲長期關注研究亞太及中國社會發展的學者,馬凱碩對中國在脫貧攻堅、防控疫情、應對氣候變暖等方面取得的成就印象深刻,他曾稱讚中國在應對全球性挑戰方面爲世界樹立了「積極榜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