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能源2025:從25%重回20% 降電耗、佈局充電網絡

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頂層設計文件終於印發

11月2日傍晚,國務院發佈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規劃(2021-2035年)(下稱“規劃”)。規劃對未來幾年的新能源汽車發展目標進行了最後定調:到2025年,我國新能源汽車市場競爭力明顯增強,新能源汽車新車銷售量達到汽車新車銷售總量的20%左右,高度自動駕駛汽車實現限定區域和特定場景商業化應用,充換電服務便利性顯著提高。

發展新能源汽車仍是我國從汽車大國邁向汽車強國的必由之路,也是應對氣候變化、推動綠色發展的戰略舉措。不過,與去年年底發佈的徵求意見稿相比,2025年新能源汽車新車銷量的目標有所調低——根據意見稿,到2025年,新能源汽車新車銷量佔比爲25%。

從新車銷量佔比目標及其變動來看,我國發展新能源汽車的步伐趨於穩妥。不過比例的改變更多隻是對規模盲目追求的調整。實際上,從終版規劃中不難看出,此輪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更追求質量上的突破。

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注意到,與此前的徵求意見稿相比,規劃在產業發展願景中,除了提出新能源汽車及智能網聯汽車的應用規模之外,還特別提出了技術及應用領域的具體指標,例如,此前只是出現在細分類目中的純電乘用車平均電耗,以及充換電服務網絡建設等等。

不少車企開始探索多場景補能方式,圍繞電力獲得性用戶加電體驗進行佈局視覺中國

從25%重回20%

產業規劃對未來新能源汽車規模的展望是最受關注的指標之一。

10月上旬召開的國務院常務會議曾宣佈,已通過新版的新能源汽車產業規劃,不過那次並未公佈產業規模的相關指標。直到11月2日規劃全文公佈,“2025年新能源汽車新車銷量佔比達到20%”才浮出水面

這也是終版規劃最顯而易見的一處變動。根據去年年底發佈的新能源汽車產業規劃徵求意見稿,這一比例是25%。不過,彼時的討論並不在於25%,而是在於比例本身。

11月2日晚間,上海某車企一位內部人士對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表示,結合此前規劃發佈的過程,以及上一輪產業規劃實施的成果來看,新能源汽車新車銷量目標重回20%並不意外。

新車銷量佔比是反覆斟酌的數字。據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瞭解,從去年2月規劃啓動制定開始,便進行了大量的修改與調整,在年底意見稿發佈之前的更早一個版本的內部文件中,2025年新能源汽車新車銷量佔比的規劃便是20%。

值得一提的是,近期工信部發布的《節能與新能源汽車技術路線圖2.0》已經暗示,意見稿中25%的目標或有調整。

根據路線圖2.0,產業界的專家們認爲,新能源汽車的年銷量佔比將在2025年達到20%左右。這甚至已經是對原來目標調整後的結果——此前的技術路線圖認爲,到2025年,新能源汽車銷量佔比更低,爲15%-20%(20%是上限)。

路線圖由中國汽車工程學會組織編制,儘管不是嚴格意義上的官方文件,但其研究是支撐政府科技和產業相關規劃的重要工作,因此在很大程度上能夠起到風向標的作用。

而路線圖2.0的最大特徵就是更改了對新能源汽車發展前景較爲激進的預期。其明確,我國不會像多個成熟汽車市場一樣,設置禁止燃油車銷售的時間表,即在很長一段時間內,不會“唯新能源汽車”,到2035年,新能源汽車銷量纔要佔到總體銷量的50%以上。

2025年的銷量佔比從25%重回20%,最新產業規劃同樣設置了相對穩妥的目標。這與新規劃本身的制定思路也是一致的。此前意見稿發佈之時,業內便發現,規劃不再像之前的產業發展規劃一樣,設置具體的銷量目標,而只是劃定了一條銷量比例的“線”,這本身是對前幾年盲目追求規模的反思。

“保守點,也有利於超額完成任務。”上述車企內部人士對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表示。

從規模到質量

放寬對新能源汽車銷量的追求,並不意味着對新能源汽車產業的要求降低。

規劃對未來新能源汽車的發展願景進行了更爲詳細的說明。較爲顯著的有兩點,一是特別提出“純電動乘用車新車平均電耗降至12.0千瓦時/百公里”,二是強調充換電服務的便利性顯著提高。這兩點此前都曾出現在徵求意見稿的正文中,不過沒有上升到發展願景的總領高度。

不難發現,這是對新能源汽車“高質量可持續發展”的追求。對純電汽車的電耗標準提出要求,並且是全規劃唯一出現的具體數值指標,意在切實提升純電汽車的技術及節能水平。

而要求充換電服務的便利性提高,更是將新能源汽車的基礎設施建設放在了前所未有的位置——“新能源汽車推廣的核心就是基礎設施。”有從事汽車銷售多年的業內人士對記者表示,只有基礎設施建好了,新能源汽車纔算是真正發展起來了。

需要指出的是,對於充換電網絡的發展,終版規劃也給出了更爲詳細的說明。在“加快充換電基礎設施建設”部分,規劃專門劃分了不同場景,對充換電技術的選擇進行了引導,並補充要“加強與城鄉建設規劃、電網規劃及物業管理、城市停車等的統籌協調。”

在細分場景中,規劃提出,居民區充電服務應積極推廣智能有序慢充爲主、應急快充爲輔,而高速公路和城鄉公共充電網絡則應適度超前、快充爲主、慢充爲輔。此外,規劃也同樣鼓勵開展換電模式應用,加強智能有序充電、大功率充電等新型充電技術研發,同時新型技術中還增加了一條“無線充電”。

針對不同細分市場的充換電設施佈局已經在業內展開。隨着新能源汽車保有量的增加,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此前瞭解到,不少車企開始探索多場景補能方式,圍繞電力獲得性和用戶加電體驗進行佈局,而不是僅僅依賴於傳統的家充樁公用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