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三惡「我行我塑」 限塑令擋不住
在全球一片限塑、減塑的風潮裡,大陸的「限塑令」眼見即將屆滿11年,禁止進口「洋垃圾」也已逾1年。包括飲料塑膠杯、塑膠吸管等「舊惡」仍像蔓草般難以除盡,「新惡」電商、快遞、外賣等已如排山倒海而來,加入大量製造塑膠垃圾的行列。何時纔可能「除惡務盡」,是個絕對不容樂觀的嚴肅課題。
世界上最大的塑膠製品生產、消費大國,正是大陸。據大陸推估,全國各地每週有超過3億份外賣被送出,意味着每週至少產生3億個塑膠袋;餓了麼等三大外賣平臺每日耗用的餐盒/杯,疊起來高度等同於339座珠峰;全國每年快遞塑膠盒(袋、箱)使用量也突破100億個。電商、快遞、外賣已成大陸限塑的「新三惡」。
就兩岸推行「限塑令」所共同面臨的瓶頸來看,主要在於雖能限制大型量販店、超商店家,卻「限不住」菜市場或路邊的攤販;初期可能效果顯著,但不久後就死灰復燃、一切照舊,甚至出現所謂的「報復性」反彈。
針對日常生活裡塑膠垃圾的泛濫,不僅臺灣去年元旦起擴大「限塑令」,大陸也擬修改調整升級「限塑令」,針對電商、快遞、外賣等新行業「我行我塑」的特點,用上「互聯網+」來強化「白色污染」治理力度與範圍。
然而限塑、減塑一事,仍需由培養全民的現代環保觀念着手。持續加強針對整個社會、尤其中小學生的環保教育,由源頭下手,開啓限塑、減塑的「治本」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