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勢力打得贏家電老品牌嗎?我去戴森、科沃斯、石頭的門店看了看

1987年,國美電器在北京珠市口開設了第一家門店,就是這樣一家不足100平米的小門店,開啓了中國家用電器線下門店的新時代。1991年,全國第一批電器專營市場落地廣州,開業初期就吸引了全國700餘家家電品牌入駐,從電視、冰箱、洗衣機等「大件」,到錄音機、打印機等辦公用品,一應俱全。在當時,逛一逛電器城,成了很多家庭的週末娛樂項目之一。

(圖源:雷科技)

不過,很多傳統家電品牌會採取線上與線下渠道區隔銷售的策略。舉個例子,線上、線下可能會同時售賣同一款空調,但具體型號不一致,落實到功能、能耗等影響體驗的參數上,也略有不同。儘管這的確維護了不同渠道之間的利益,但對於消費者而言,產品信息的透明度就相對較低。

(圖源:抖音格力直播間)

新興家電品牌也有自己的困境,與「前輩」們相比,它們在線下渠道的佈局顯然要少得多,而家電這類產品與3C數碼產品不同,體驗往往要比明面上的參數更重要。同時,以格力、海爾、美的等家電巨頭紛紛入駐電商平臺開設旗艦店,或是在抖音、小紅書等新型社交媒體上廣佈推廣爲契機,給予新興家電品牌沉重的打擊。

不難看出,無論是以什麼方式起家,對於家電品牌而言,「體驗」都是繞不開的一個關鍵詞,與「體驗」緊密關聯的就是線下門店的佈局。

儘管這些新興家電品牌描繪了美好的線下門店願景,但作爲消費者,不免還是對此有些疑問:

成立只有短短几年時間的品牌,真的能夠做好線下體驗嗎?線下門店真會與線上渠道有差異?

帶着這些疑問,小雷決定親自探訪科沃斯、石頭兩家在廣州的專營店,同時也將到海外新興家電品牌的代表——戴森在廣州的旗艦店逛一逛,看看新興家電品牌,到底能不能把線下體驗這件事做好。

「體驗」,仍是線下門店的關鍵詞

探訪之前,小雷通過各品牌的官方渠道查詢了其在廣州的直營店,按照官網標註的信息來看,科沃斯在廣州大多數都是專櫃店,直營體驗店佈局了一家;石頭則是隻有專櫃店,與廣百百貨合作。

無論如何,只要有體驗店,那就好辦了。

1、科沃斯:產品種類齊全、服務態度超好

科沃斯算得上是最早佈局線下市場的新銳家電品牌之一,不僅門店數量多,專櫃、經銷商店鋪也非常多。

小雷瞭解到科沃斯在番禺天河城商場設有店鋪,於是順道也逛了逛。但很可惜的是,科沃斯在該商場的店鋪爲專櫃店,不僅店鋪面積較小,產品體驗也比較一般。爲了弄清楚科沃斯直營店和專櫃店的區別,小雷前往位於天河的天河城科沃斯旗艦店探訪一番。

(圖源:雷科技攝製)

天河天河城的這家科沃斯直營店,是廣州唯一一家科沃斯旗艦店,店鋪選址在3C數碼產品一層,其科技屬性也相當明確。

走進店裡,一位女性工作人員熱情地招待了小雷。她先是詢問小雷有什麼想要了解的產品,再是問小雷對哪方面的家庭清潔需求更大,還是非常專業的。而在門店最顯眼位置的是科沃斯最新款的掃拖機器人地寶X50 Pro,它擁有業界首創的12800Pa行業最強吸力+雙梳齒防纏繞特性,因此也深受顧客的喜愛。

(圖源:雷科技攝製)

工作人員向小雷介紹了當前熱賣的幾款產品,除了新上市的地寶X50 Pro之外,還有T30 Pro、X2等。在聊天的過程中,店裡來了一位年紀約60歲的老大爺,想要了解掃拖機器人。工作人員告訴小雷,近兩年有不少上了年紀的顧客來到店裡選購家庭清潔產品,這些顧客在網上了解到一些信息,但是對產品技術可能有一些顧慮,所以到門店來體驗瞭解一下。

由於科沃斯旗艦店的店鋪面積很大,其體驗區也分了幾塊,比如新款地寶X50 Pro,擺放在店門口的位置上,主要展現其地面清潔力和防纏繞技術;而店內的體驗區則是設計成家庭場景,展示科沃斯產品的繪圖和防碰撞功能。

(圖源:雷科技攝製)

也正是因爲店面較大,科沃斯陳列在店面的產品也算種類齊全。比如小雷提出想要看看4000元價位的地寶,工作人員立馬推薦T30 Pro和T20S Pro,這兩款產品在門店均有優惠,甚至還會幫小雷計算門店和電商平臺價格、贈品的差別,相當貼心。

相對來說,科沃斯線下門店的鋪設已經十分成熟,店鋪的選址、商品陳列設計和工作人員的專業性,都非常出色。

2、石頭:專櫃區的頂流

石頭科技在廣州並沒有開設旗艦店,於是小雷選擇了其最早的一家專櫃店進行探訪。

專櫃店位於越秀廣百電器商場裡,由於地處旅遊景區北京路,人流量相對也較大一些。同一層除了石頭之外,也有像夏普、海信等海內外電器大廠。

(圖源:雷科技攝製)

石頭的專櫃店在電器商場的中心區域,小小的展櫃裡擺放了旗下的最新產品,以及用於演示清潔能力的體驗區。由於整個店是開放式設計,路過的顧客非常多,工作人員也很熱情地招呼來往的人羣,邀請他們體驗產品。

負責看管專櫃店的工作人員告訴小雷,石頭專櫃在這一層的客流量很大,所以演示區基本上只要一開工就必須讓機器人動起來,這樣才能照顧到每一位過來諮詢的客人。不過,專櫃店也有自己的煩惱,比如最新款的產品,一般都不會先配給專櫃店。

但工作人員表示,只要小雷對新款產品有興趣,也可以在專櫃店訂購,到貨的速度很快,價格也有優惠,和專營店也一樣享受贈品禮遇。當小雷問到專櫃店和直營店在售後服務上還有什麼區別時,工作人員則有些自豪地說:“專櫃店的產品還會受到電器城的售後保障,比直營店還安全”。

(圖源:雷科技攝製)

這麼說來也是,因爲小雷在探訪科沃斯專營店時也有向工作人員諮詢售後服務,他們一致表示,直營店不接受7天無理由退換貨服務,假如需要退換貨,必須出示有顯示質量問題的檢測報告才行。

這樣體驗下來,在廣州擁有直營店的科沃斯,無論是服務還是產品體驗,做得都比較出色,且工作人員也相當貼心。而石頭科技並沒有直營店,但其專櫃店的整體規格也不是太差,產品體驗、優惠政策解讀等基礎體驗也都有配齊。

中外新銳電器品牌旗艦店有啥不同?

提到海外新銳家電品牌,始終繞不開的就是戴森。2018年,戴森廣州首家直營店坐落於天河區igc天匯廣場,該店也是戴森繼上海、杭州、西安後落戶的第四家城市旗艦店。

與石頭、科沃斯等中國品牌不同,戴森旗艦店的裝修風格偏向硬核科技感,全店主色調爲黑色與紫色,走近店鋪周圍就能受到這股視覺衝擊。不過,同爲家庭電器品牌,似乎暖色調看起來會更加友善、親切一些。

(圖源:雷科技攝製)

進入到店裡,戴森的工作人員立刻朝小雷走來。他先是用一小段話概括了戴森目前的產品線包括哪些,然後詢問小雷有什麼需求,再纔是聊產品推薦。小雷認爲,這種詢問方式對於從未接觸過智能清潔或是不瞭解這個品牌的朋友相當友好。

在表達了想要體驗戴森新款吸地機的想法後,工作人員也帶着小雷在體驗區挑選起幾款產品。一方面,他會考慮到小雷的預算,儘可能找到預算區間內性價比最高的產品;另一方面,他還會仔細詢問家裝地板材料,按照不同產品的特性進行推薦。

(圖源:雷科技攝製)

他還告訴小雷,戴森雖然在網上很火,但是很多消費者並沒有真實上手過這些產品,有的用戶買回去發現和自己的使用需求不同,然後就放在家中再也不使用了。這也點醒了小雷,在選購這類智能清潔產品時一定要先上手,看看適不適合自己。

除了產品體驗區,戴森還準備了一整條長廊來擺放舊款產品,甚至還有一面超大的LED顯示屏,循環播放品牌概念和產品技術特性宣傳片。不難看出,海外品牌往往更看重品牌概念的塑造,以此來構成與消費者之間的連接。

(圖源:雷科技攝製)

事實上,中國新興家電品牌也正朝着這個方向發展,例如中國新銳家電品牌徠芬玩起「跨界合作」,自去年開始先後與美岕山野溫泉度假村、洲際酒店等TOP級酒店合作,還與盒馬聯名,入駐盒馬X超市。無論是何種選擇,對於新興家電品牌而言,不斷推進用戶「真體驗」纔是事業版圖擴展的重大篇章。

體驗店,高端化形象代名詞

以科沃斯、石頭爲代表的這類新銳家電品牌,在發展前期瞄準線上營銷渠道,其打法也很明顯,正是以科技基因吸引對高新技術更感興趣的年輕人羣體,以此敲開進入智能家居市場的大門。

但智能清潔市場自2014年進入到爆發時期以來,入局的品牌愈發增多,除了一衆新銳家電品牌之外,還有如海爾、美的等傳統家電企業,也有諸如戴森、iRobot等海外知名品牌,智能清潔的戰場自然也從線上轉移到線下。比如說,戴森在進入到中國市場不久後就選擇了開設線下體驗店和旗艦店,目的就是吸引消費者的注意,同時還能構建起品牌形象,有助於品牌概念的傳播。

(圖源:雷科技攝製)

這同樣給了中國新興家電品牌很多啓示。石頭科技2022年在成都開設了第一家線下門店,掃地機器人、洗地機、吸塵器等產品一字排開,外加獨立的產品體驗區,儘管店面不大,但也相當有誠意。不過,目前國內幾家主流新銳家電品牌在開設線下門店時都有不同的想法,門店設計、選址或產品陳列順序,方向都不一樣。

但它們的共同目標只有一個:樹立品牌高端化形象,完善全渠道營銷佈局。

GfK數據顯示,線上掃地機器人市場3500元以上產品的佔比已經從39.6%提升至69.4%,智能清潔類產品高端化趨向明顯。此外,一份調研報告也提到,智能清潔類產品的主動諮詢率較低,僅有1.2%的用戶會在購買產品後持續關注品牌,或是考慮購買迭代產品。

這樣的數據迫使家電品牌們朝着不同方向擴展自己的營銷渠道,比如傳統家電品牌不斷在社交平臺「帶貨」,而新銳家電品牌則是靠開設線下門店,樹立品牌形象,提高影響力。可以預見,隨着家電品牌不斷完善全渠道佈局,家電市場也將迎來新一輪的戰爭。

與傳統家電品牌相比,新興家電品牌更加關注品牌概念的傳遞,這樣思路從他們的線上貫穿到線下體驗店的佈局,不只是完善品牌營銷渠道,同時也是在日新月異的家電市場裡找到一個讓消費者記住的錨點。

無論如何,正如小雷在探店過程中遇到的那些「過客」一樣,他們大多都是因看到了某個品牌在網上的宣傳而選擇到線下門店去親自體驗。或許這就是線下體驗店存在的意義,家電對於大多數消費者而言仍是一次需要慎重考慮的選擇,沒有親自摸到、體驗到,還是很難下決定。

隨着新興家電品牌們開始更加關注線下渠道的鋪設,相信在不久之後,重視體驗、重視品牌概念的體驗店,將會如雨後春筍般放肆生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