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想還真說對了!3月新勢力銷量榜,打增程牌的都是大贏家

在汽車行業的新勢力品牌中,之前有關純電/增程式混動和插混的技術路線之爭一直沒有斷過。輿論比較一致的傾向於增程式混動屬於過渡時期的產物,純電纔是最有價值的發展方向。

但實際的市場銷量卻證明,至少目前,增程式混動和插混車型更加受到消費者的歡迎。3月份國內造車新勢力銷量排行可以看到,排名前四的新勢力品牌問界、理想、零跑和深藍均是主打增程式電動車。這一現象不僅展示了增程式電動車的市場潛力,也反映了消費者對於此類車型的偏好。

這也不禁讓人想起去年理想掌門人李想的微博發言,“中國自主品牌,還在堅持多擋PHEV的車企,都會在未來一兩年都轉換爲增程式的技術路線,這個判斷可以在2025年判斷。”當時李想這些話可謂引起了不少爭議,很多人覺得他是立場決定思想,因爲當時的理想全系都是增程式混動產品。但從3月份的銷量成績來看,不得不佩服李想對中國汽車市場以及消費者需求的準確把握。

增程式電動車(EREV)相較於純電動車(BEV)和插電式混合動力車(PHEV)具有其獨特的優勢。對用戶而言,增程式電動車提供了一種更爲靈活的能源利用方式。在電池充滿電時,車輛可以像純電動車一樣運行,提供安靜、平順的駕駛體驗,而且能跟純電車一樣大大節約行駛成本(相比於燃油車);當電量不足時,內燃機作爲增程器發電,延長了行駛里程,消除了純電動車可能帶來的續航焦慮。

此外,增程式電動車通常配備有較大的電池組,這意味着在大多數日常使用場景下,用戶可享受純電驅動的低成本和高舒適性。相比之下,PHEV車型由於變速箱等機械部件的限制,往往無法裝配同等容量的電池,導致在高功率需求下迅速啓動內燃機,這並不符合部分用戶全電驅動的用車習慣。

儘管有些車企堅持多擋PHEV技術路線,但從目前的銷售情況來看,增程式電動車正逐漸成爲消費者的新寵。

其實說白了,對用戶來說,他們更關心的是車輛是否好用、是否能節省開支,而非技術的先進程度。能上綠牌,平時又能純電行駛的增程式電動車恰恰滿足了這些核心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