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臺幣太強 銀行去年增值被匯損吃掉1/4

新臺幣升值對銀行淨值影響很大。據國銀財報顯示,去年國銀經其他損益公允價值(OCI)項下金融資產,亦有未實現增值利益達2,125億元,對淨值是大補丸,無奈銀行海外據多及放款衆多,境外資產兌回新臺幣後,去年底產生近532億元的匯損,吃掉1/4的金融資產增值。

銀行多數投資債券居多,股票頂多100~200億元就算極大規模,2020年底投資股票增值利益最大的,應是臺灣銀行,其在公允價值直接入損益(PL)項下有874億元的股票,到去年底增值達539億元,在OCI項下的股票亦增值522億元,兩者合計破千億元,是所有銀行第一大,其次是第一銀行的OCI項下股票,有近149億元的增值利益。

若不計輸出入銀行及今年纔開業樂天國際商銀,35家國銀2020年底淨值達4兆1,424億元,比2019年底增加976億元,增幅達2.4%。

不過,去年國銀因爲新冠肺炎全球降息及紓困措施利息收入減少,再加上海外頻踩雷,認列呆帳損失,並縮減海外放款金額,並增提備抵呆帳準備,所以35家國銀稅後獲利合計2,786億元,比前年減少逾356億元,衰退幅度逾11%。

且去年債券等增值或價值反彈,並沒有前年大,所以國銀2020年底綜合損益爲2,804億元,比前年少914億元,衰退幅度亦近25%,即代表35家國銀去年身價上漲幅度,沒有前年大。

國銀除公債國庫券外的有價證券投資,受銀行法覈算基數25%的限制,所以對股票投資相對會比較保留,且多放在OCI項下,算是中長期策略性投資,加上債券等部位,銀行去年底OCI項下金融資產未實現利益有2,125億元,比前年底增加370億元。

如臺銀、土銀合庫、一銀、華銀兆豐銀、國泰世華銀、上海商銀等都有逾100億到500億元不等的OCI金融資產未實現利益,八大公股合計則有1,389億元,身價極可觀。

但這些增值及獲利,去年被海外資產兌回新臺幣計算的匯損,吃掉500多億元,否則銀行淨值應成長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