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分析-政策沒出大門 爲何不能緩

財長劉憶上週五對證所稅案又槓上各部會及政院秘書長林益世,「若早知油電雙漲,推證所稅就會緩一緩」,她說,直到4月5日才知油電將雙漲「不禁傻眼」。其實,內閣團隊對她這種自走砲式的發言及行事風格,「才真的傻眼」。

劉憶如近一、二週來,密集拜會立法院各委員,對推動證所稅展現勤於溝通的「用心」,但據立委透露,她卻不時有苦水,例如碰到人家問她,爲何所有燙手山芋都要集中在五二○推動,製造那麼多戰場,讓內閣疲於奔命拆解未爆彈?

劉憶如對類似質疑多所怨言,其實她並不是第一次對油電雙漲的不知情表露無辜,先前她也曾透露類似的不滿,對外表示是她先提出證所案的,油電雙漲在後。

但從油電雙漲與證所稅演進的歷程時間會說話。行政院院會是在4月26日才通過復徵證所稅的相關修法草案財政部公佈版本則在4月12日,當天同時經濟部也公佈電價調整方案

而更早,4月1日經濟部就已宣告油價一次漲足方案,甚至總統府早在3月15日召開會議,之後媒體每天都追着油電雙漲的新聞在跑,皆在證所稅案「之前」,劉憶如向立委告狀,想要形塑外界「證所稅案是在油電雙漲之前」印象事實順序卻正好「顛倒」,甚至連日期都記錯(記成4月5日)。

劉憶如怪罪秘書長林益世沒有告知她,沒有橫向聯繫協調,怪罪通傳會沒有對股市財經臺不當言論影響臺股懲處,更指責郭臺銘賺十億繳稅卻很少,就是沒有檢討自己。

油電雙漲早在報端討論沸沸揚揚,劉憶如即使未從高層中獲知,早應見到媒體報導,當時何不將證所稅案緩一緩,硬推出的結果,不但徒製造高漲的民怨,臺股量能萎縮,對陳內閣團隊的決策品質模式更是一大斲喪,卻對改革毫無助益

政務官提出各種重大政策,都必須分析當前政經情勢,有無時機不當之處,若事事長官高層告知,那實在不適任政務官職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