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幕後/情理法兼備上火線 馬英九準備好了

太陽學運」號召人民在330到凱道集合,你支持嗎?

總計 票。

記者陳弘修臺北報導

有別於六天前第一次上火線說明,總統馬英九29日晚間二度召開記者會迴應反服貿學生訴求,向來老是把民主法治擺在首位的他,這一回對全國發表的聲明融合了情、理、法三個元素

對於抗爭學生從一開始反服貿黑箱作業的訴求逐漸加碼到兩岸協議監督立法等要求,從馬英九整整花了一個多小時說明並讓中外媒體問到飽的過程來看,可以確定馬英九已經開始正面迎戰。

於情,對於立法院場外靜坐抗議的學生,他表示敬意。於理,對於場內佔領立院癱瘓議事、破壞公物的學生,他也沒有退讓,直言不恰當。於法,他迴應四個訴求,還挑明地說,明白政府做得到的,他願意跟你坐下來談甚至辯論;政府沒辦法答應的,他也明白的告訴你做不到。

據瞭解,在3月23日行政院被攻佔前,馬英九與行政院江宜樺的確想是把戰場侷限在立法院,所以在事發前還特別由江宜樺發出聲明強調尊重國會,絕不用武力傷害學生。

但在突然發生政院流血衝突事件後,馬英九等人才發現陸續有學者律師公民團體加入抗爭學生陣營甚至居中下指導棋,因此纔會有想一探學生真實狀況的念頭,並由府方高層私下接觸與學生爲伍的中研院副研究員黃國昌

整個解決僵局方式也可從江宜樺在政院被攻佔的隔天出面開記者會迴應,整場講稿是在開完高層會議後,隨即自己親筆寫下內容就上場的緊急因應,改爲一步步認真傾聽抗爭學生與羣衆的聲音,並開始針對一個個問題來尋求解套方式,縱使心中仍存有抗爭訴求怎會有一夕數變的荒謬與疑惑。

爲了不讓330的黑衫軍上凱道活動演變成反中、反馬勢力的大集結,在29日這場記者會中,從馬英九的聲明中也可以看出他做出了堅壁清野的兩個動作,首先,他警告在野的民進黨不要藉機分化並引起對立,其次也再度呼籲立法院長王金平儘速讓黨朝野黨團達成共識

這兩個動作的背後意含着馬英九已經鎖定了他接下來所要收拾的對象,不是民進黨、不是反中社團、不是反馬學者、不是聚集在立法院外的學生與民衆,而是在議場內一開始就要他出來面對的那羣學生。

從3月18日立法院被攻佔到第二次的中外記者會,經過了十一天,沈澱過後的馬英九已經準備好了,學生的訴求,你不能說他沒回應;服貿的問題,他可以跟你一條一條的討論;臺灣經濟的未來與國際自由貿易的競爭,他可以鉅細靡遺的解釋甚至跟你辯論都行,如果你說他的迴應是文不對題,沒關係,他也可以一而再,再而三的出面舉行記者會進行說明。

當總統對上學生,馬英九已經準備好了,只要學生願意跟他對話,他可以立刻安排,全程公開、接受錄音錄影,無論目前是預定在總統府內或接下來有可能走出府外,他已經有自信在臺灣與國際媒體見證下扳回頹勢,剩下的就是要求馬英九出來面對的學生敢不敢上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