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透視》大法官替政策背書 淪立院司法局

農田水利會變成公務機關,憲法法庭12日判決合憲。圖爲4年多前立法院審議《農田水利會組織通則》修正草案,來自全國的水利會成員表達反對立場。(本報資料照片)

《農田水利法》釋憲案,多數大法官一句「政策選擇」,沿襲軍公教年改、黨產條例到萊豬案的心態,判決合憲,尊重了執政黨佔絕對席次的立法院,卻失去憲法裁判者應有的公正客觀,讓大法官成爲「立法院司法局」,政策背書的橡皮圖章。

民進黨2016年全面執政至今,由行政院發起的修法,立法院隨之呼應通過,執政黨擁有行政及立法的資源,制定了黨產條例、設置黨產會,針對與在野黨國民黨有關的團體,一一清算其資產,進而查封凍結、收歸國有。

當年承審不當黨產爭訟案件的法官,認爲相關條例有違憲爭議裁定停審、聲請釋憲,不料卻惹來綠營網軍的攻擊,甚至惡意中傷,是自許爲人權法官的法界人士,連聲請釋憲法官選擇不出庭,也成其謾罵話題。

法官聲請的黨產條例釋憲案外,立委對軍公教年改的聲請案等,在怕被冠上反改革大帽的法界人士選擇噤聲不語下,蔡總統提名、多數民進黨立委背書同意任命的大法官們,選擇站在執政黨一方,作成有利的憲法裁判。

立法院在民進黨絕對多數席次所推動的爭議法案,獲得大法官的合憲裁判,攸關人民食安的萊豬釋憲案,憲法法庭也選擇認同行政院,站在人民的對立面,判決行政院函示合憲,認定萊劑安全容許量標準是中央立法事項。

關係着全臺農民用水權及水利會員權益的農田水利法修法,從行政院推動到立法院強行修法通過,都讓外界質疑是民進黨打着改革大旗,實則是爲了選舉布樁考量,這樣草率又急促的修法,送進憲法法庭審查時,卻又保送上壘、安全過關。

水利會納入公務機關,在多數大法官同意、主筆大法官呂太郎撰寫的判決書中,將這樣的變革認定是立法者的政策選擇,蓋上合憲的圖章加以肯定,但大法官們忘卻了憲法守護者,維護憲政與正義的最後防線職責,引來爲政治服務的質疑與批判,三權分立爲之傾斜,受害的將是全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