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透視》潛艦戰評後量產 交下任總統決定

國造潛艦後續預算,有待2024新任總統拍板。圖爲2019年5月9日,蔡英文總統(中)出席潛艦國造專用廠房動土典禮,海軍司令黃曙光(右)與臺船董事長鄭文隆(左)呈獻IDS潛艦模型。(本報資料照片)

針對潛艦國造後續案,國防部上週首度明確表態,待原型艦完成作戰測評,再決定量產與預算,務實態度值得高度肯定。國防部的宣示,也意味着蔡英文總統在卸任前,編列特別預算打造後續艦的可能性大爲降低,有關潛艦量產與預算政策,極可能由下任總統拍板決定。

蔡英文於2016年上任後,排除萬難,堅持潛艦國造政策,海軍做了10多年的潛艦夢終於成真。潛艦國造案的靈魂人物,國安會諮詢委員黃曙光即對蔡總統相當佩服。因此,即使蔡英文曾下令調查黃曙光所有帳戶與朋友交往,黃仍將完成首艘原型艦視爲其軍旅生涯最重要的使命。

從蔡政府立場來說,潛艦不可能只造1艘就不造了,而且潛艦國造與蔡英文形同畫上等號,是蔡的重大政績,包括軍方與外界,認定蔡英文卸任前,會編列特別預算,搞定潛艦後續案。今年9月立院開始審查預算是最好時機,也是最後的時機,臺船安排原型艦於9月下水,也有配合之意。

未料,國防部上週發出新聞稿,首度對潛艦後續案預算表態,新聞稿內容強調「2-8艘後續艦屬建案作業,待原型艦完成作戰測評,方能下達量產決策,目前尚未展開預算編列」。按照時程,原型艦預訂今年9月下水,就算時間提前,從下水、岸測、海測到海軍完成戰評,至少要1年以上時間,而蔡英文明年520卸任,一定趕不上。換言之,有關潛艦後續量產決策與預算編列,將由下任總統決定。

臺灣畢竟第一次造潛艦,重要紅區裝備也都仰賴歐美,軍方決定海軍完成戰評再談量產預算的態度,非常務實。此外,力主國軍建立不對稱戰力的美國,雖說以商售暗助我建造原型艦,但對潛艦國造政策相當低調,從未公開表態支持或力挺的言論,相當值得玩味,潛艦國造的後續發展,值得密切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