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眼/撒幣棄守監督 國會最大黨有何用

老農津貼今年1月起增至每人每月8110元,約有54萬名老農受惠。但新國會藍綠立委就摩拳擦掌、爭相提案加碼。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新國會成立後,立委不分藍綠白都說要推動福國利民的法案,如今卻都相準了老農津貼,過去每逢大選年,就是老農津貼加碼年,如今才坐上立委的位子,藍綠立委就爭相提案加碼,卻不思推動修法建立制度,而國庫每年又將多支出逾百億元,如此是福國利民?還是農業縣立委拿人民納稅錢「買票」圖利自己?

老農津貼數十年來不斷加碼,「老年農民福利津貼暫行條例」於一九九五年起開辦,當時老農津貼每月領三千元,之後每逢大選成爲藍綠競逐的選戰支票。前總統陳水扁執政時期就調漲過三次,前總統馬英九也爲了衝刺選舉修法,於二○一一年將老農津貼調高並建立定期檢討機制,直至今年老農津貼已加碼了七次至每月八一一○元。

農業縣市選票多,不只農業縣市選出的立委爭相爲老農津貼加碼,細看所有老人福利津貼項目中,政府也特別獨厚「老農」這批族羣。根據國發會統計,二○二二年各項老人津貼中就屬老農津貼支出最多,總支出約爲五百億元,爲當年度所有老人福利津貼九三九億元的一半以上。如果再依照立委競相加碼方案至一萬元以上,不只財政支出更加龐大,恐也排擠其他老人福利津貼,有失公平性。

新北市長侯友宜競選總統時提出的農業政見,也包含老農津貼增至每月一萬元。當時農業部表示,老農津貼已有調整機制,就是要避免受選舉喊價影響。如今,執政黨的立委自己卻也提出相同的加碼主張。事實上,農業部所指的調整機制,即老農津貼自二○一二年起,建立每四年依照消費者物價指數(CPI)成長率調整的機制,今年已調升。

藍綠立委以老農津貼調整趕不上物價飛漲爲由,紛提案加碼,但各行各業都飽受物價飛漲之苦,民進黨立委爲了選票,雖不敢直接喊加碼,但提案縮短老農津貼隨CPI調整的年限,根本是變相加碼;面對這種燒大錢的法案,國民黨立委理應監督政府改革,並且端出平穩物價方案,正視老農面對產銷失衡、農業外銷、人力流失等困境,卻也爲了選票提案大撒幣,棄守監督,縱然是國會最大黨,又有何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