興大副校長 奪科技貢獻獎

中興大學黃振文副校長(右二)榮獲行政院傑出科技貢獻獎,與研究團隊合影。圖/中興大學提供

「天生我才必有用,每株菌都有它與生俱來的功用,就連病原菌也能從它的蛋白中提煉出抗病成分。」國立中興大學植物病理學系特聘教授兼副校長黃振文,出身農家,45年來與微生物菌爲伍,在農業廢棄物再生加值、農用微生物開發、微生物抗病蛋白研發三領域成果卓着,致力推動農業無毒防治。12月25日獲頒「2020年行政院傑出科技貢獻獎」,由行政院院長蘇貞昌頒獎。

黃振文出生雲林縣大埤鄉農家,家中九個小孩,他排行第八,大埤國小畢業後,家裡沒錢讓他報名考初中,父母親要他去學修理摩托車,但想繼續升學的黃振文哭着求爸媽,求了好久,爸爸媽媽去向鄰居借了90元的報名費,他也不負期待,考上虎尾中學初中部,之後直升高中部。黃振文笑說,「90元改變了我的一生」,鄉下小孩能考上初中,很多都是要借錢唸書的,因此,求學之路他非常認分,也非常認真。

1972年黃振文考上興大植病系,大三下學期他就進入孫守恭教授的研究室,從事西瓜蔓病菌生態與防治研究工作,開啓了黃振文走入植物病理領域的大門

畢業後,黃振文返回母校,在興大擔任助教講師,期間與啓蒙恩師孫教授調製出「SH土壤添加物」,成爲臺灣第一個以非農藥防治植物病害開端,且順利取得發明專利。

數年後,「SH土壤添加物」配方以一百萬元技轉給廠商,當時孫黃兩教授隨即把技轉金捐出來回饋社會,成立植物病理文教基金會,之後正式立案改名爲「民生科技文教基金會」。

近年來,黃振文積極整合校內團隊與農科院業界合作,投入環境友善資材研發推動與微生物跨領域的應用研發。其所研發的「蕈狀芽孢桿菌」,現已授權6家公司進行量產銷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