休館逾25年 北管曲館彰化集樂軒修復竣工重獲新生

彰化市北管四大館中僅次於梨春園的集樂軒,從慶安宮移至1934年新建永樂街57巷現址,卻因後繼無人1994年後幾乎全面停止各項活動,經地方10多年奔走,今年5月終於完成修復,重新復館招生。(謝瓊雲攝)

彰化集樂軒北管曲館終於修復竣工、正式復館!6日上午舉辦媽祖神尊安座儀式與復館典禮。(謝瓊雲攝)

彰化集樂軒北管曲館終於修復竣工、正式復館!6日上午舉辦媽祖神尊安座儀式與復館典禮。(謝瓊雲攝)

惠美在集樂軒內參觀硬體建築內部修復後的現況,與各式北管樂器。(謝瓊雲攝)

彰化縣長王惠美親自迎請媽祖神尊,至已修復完成、重新復館的縣定古蹟集樂軒內安座。(謝瓊雲攝)

千呼萬喚!彰化集樂軒北管曲館終於修復竣工、正式復館。6日上午舉辦媽祖神尊安座儀式,出席團拜的彰化縣長王惠美表示,休館25年的集樂軒整修期間,要感謝各界配合相助,重新開館後將結合周邊文資打造北管觀光文化廊道,再現北管風華

傳統戲曲館閣,又分南、北管,沿着彰化舊城址的四大城門,先後成立了南門梨春園、東門集樂軒、北門繹如齋和西門月華閣等北管曲館,號稱彰化四大館。

其中,從慶安宮三川殿遷移至永樂街巷內練曲的集樂軒,創建於1934年(昭和九年),2012年指定爲縣定古蹟後,2017年獲文化部覈定修復計劃,由文化資產局補助85%、地方自籌15%,合計1500萬元;前年2月正式展開修復工程,今年5月竣工並完成驗收移交。

王惠美表示,主要針對大木構件屋面內外牆壁體、彩繪、蟲蟻防治、水電工項進行修復;其中,內部彩繪出自文化部列冊的一流匠師、文化資產「彩繪技術」保存者陳穎派之手,因此本次修復也由「穎派彩繪」家族、即陳穎派之子陳文俊負責修復彩繪,極具文化傳承意義

集樂軒發展協會理事長暨永生里長謝清森說,1994年後集樂軒幾乎停止所有活動,奔走多年終於得以復館重新招生,復館老師蕭任能,師承集樂軒老師李子聯,期許百年館閣重現昔日光彩

王惠美說,未來縣府將結合周邊文化資產,如慶安宮、彰化關帝廟、元清觀、彰化武德殿、節孝祠等,打造一條北管音樂的文化歷史廊道,成爲傳統戲曲觀光地標,歡迎鄉親踊躍前往欣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