虛擬貨幣滿天飛 聰明花有眉角

高雄COIN CAKE麪包店在2018年,就推出用比特幣才能買的比特幣麪包。(擷自COIN CAKE臉書

東森購物通路爲吸引消費者,打出東森幣大回饋相關活動。(業者提供)

市面上主要流通虛擬貨幣

數位時代改變你我的消費習慣!買東西除了掏現金、刷信用卡,虛擬貨幣近年快速崛起,最常見的莫過於LINE Points、樂天超級點數,上電商消費則有P幣、momo幣、蝦幣,這些虛擬貨幣不管叫「點」還是叫「幣」,都可以每1幣折抵1元消費,就如同使用現金,不過虛擬貨幣畢竟不是現金,使用前得認清限制。

虛擬貨幣快速普及,主要是因電商平臺電子支付崛起有關,以P幣、momo幣爲例,都是電商平臺發出的「貨幣」,最初概念是作爲消費回饋用途,增加回購誘因;近期許多髮卡行加入戰局刷卡回饋不再給紅利或現金回饋,而是給虛擬貨幣,取得管道也就愈來愈多。

類現金點數 信用卡五花八門

市面「類現金點數」回饋的信用卡,仍舊是以回饋LINE Points爲大宗,例如中信LINE Pay卡、聯邦點卡北富銀J(U)卡,至於花旗PChome Prime聯名卡玉山Pi拍錢包卡、國泰蝦皮聯名卡等,都是回饋虛擬貨幣。

拿到了虛擬貨幣,怎麼用是大學問。隨着行動支付普及,像是LINE Points,可在LINE Pay支付時抵掉,PChome所發行的P幣,除了在集團網站可流通,還可透過Pi拍錢包花掉,生態圈概念成形,愈來愈有「幣」的架勢

行動支付普及 平臺也可互惠

除此之外,各個點數平臺也可互換,增加點數的使用情境與延長到期日。像是信用卡累積的紅利點數,就可以換成虛擬貨幣,不必只能拿來換紅利點數贈品;同樣的,如果不想拿這些虛擬幣,同樣可用「點兌點」方式,換成航空公司哩程或是電商平臺紅利金。

虛擬貨幣看似相當好用,但畢竟虛擬貨幣就不是新臺幣,仍有些眉角須留意。一是虛擬幣仍有通路的侷限性,通常限制指定通路或是在行動支付App能使用的店家上使用,使用環境沒有現金來得這麼廣,要留心這些「錢錢」的去化途徑

除了有效期 用完恐花更多錢

其次,多數虛擬貨幣設有每筆消費的折抵上限,有些甚至只有1成,意思就是說,要把虛擬貨幣用完,恐怕得花更多錢。第三,虛擬貨幣大多設有有效期限,除在期限內要用完,或者是得持續消費,才能保餘額不過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