旭日之丘/讀書心得:下一個天亮

圖、文/毛毛

這本是參加秘河試讀時,出版社贈送的書,不過其實早在剛出版,我就已經在書店裡翻閱過,因爲封面設計非常搶眼啊!

故事跟秘河的進行方式非常類似,都是以同一個家族裡不同人物輪流視點主角建構起一整個家族的故事。

不過兩本畢竟還是有所不同,秘河從日本時代戀情出發,討論血統糾葛與認同問題,而本書則是從二二八事件開始,描述國民黨統治下的獨裁陰影

有一點頗重要,臺灣幾十年來在國家機器獨裁掌握之下,文化洗腦非常嚴重,其中一個就是庶民小說形塑

幾十年來,其實我們看見非常多所謂「眷村文學」,明明眷村是臺灣文化裡比較少數的一環,但卻被放大成一種共通記憶。幾十年來能得獎、出版、掌握主流文學語彙的(尤其是成爲大學教授或出版高層),都是這類作品。另一方面,真是屬於臺灣人記憶的,有關二二八大屠殺、白色恐怖、戒嚴的記憶,卻鮮少能出現在文學作品當中,或者僅能點到爲止,又或者爲獨裁者開脫,失去信念價值

老實說這也是我過去鮮少閱讀臺灣近代小說的緣故,大體上,日本時代的臺灣文學還比較有主體意識,國民黨來了之後,幾乎多是黨國腐儒的洗腦作品,或許多少有點文學「工具性價值」,但卻沒有靈魂,一點也提不起興致。

還好,這幾年總算開始有人投入這類創作(其實一直都有,但卻罕見主流包裝)。

本書談的是一位在二二八大屠殺當中受到極端刺激而變成癡呆的記者,他整個家族的故事。

二二八大屠殺66週年剛過,這也算是國際少見明明真兇都已經知道,但真兇卻沒受到譴責,甚至還被國家機器保護,其餘孽還能用選舉方式在國家機器裡面掌握權力案件

可悲的是,同樣被冠上大屠殺之名,卻在發生當時不見任何國際媒體報導的「所謂」南京大屠殺,國民黨倒是很愛拿這個來說嘴,偏偏國際媒體當時都大幅報導的二二八大屠殺,他們還能裝聾做啞耶!

(說個題外話,南京大屠殺除了是否真有其事早被歷史學界懷疑以外,其實整個中日戰爭期間,中國軍隊--含國民黨軍與共產黨軍殘殺的中國平民日軍戰爭行爲殺的還要多,到底誰比較過分啊?)

總之,這纔是大多數臺灣人共通的記憶,只是這個記憶被獨裁政權刻意抹煞掉了,甚至還有人會主動逃避這個記憶,也就是我之前提過的奴才思想

臺灣人到底何時纔能有文明人的自覺呢?

----------------

原載於旭日之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