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聞菠蘿這樣火起來(經濟聚焦)

核心閱讀

前幾年,由於信息不對稱,廣東徐聞縣種植的菠蘿“屢豐產屢滯銷”。爲解決這一難題,當地推動產購銷一體發力,通過建立大數據庫、拓展產銷市場等方式助力菠蘿銷售,實現了成功“突圍”。

以此爲突破,去年以來,廣東進一步加快數字技術、現代科技農業發展深度融合,促進傳統農業向數字農業轉型,推動農業高質量發展。

今年,徐聞菠蘿火起來了!

一到節假日,廣東省湛江市徐聞縣的遊客便驟增,優質菠蘿收購價超3元/公斤。“人山人海只爲‘菠蘿的海’”“廣東喊全國人民吃菠蘿”等網絡視頻火爆,累計點擊量達數十億人次。

原先銷量平平的徐聞菠蘿,爲何能夠火起來?這要從3年前說起。

小手機,大數據

2018年春,徐聞縣菠蘿大豐收,但菠蘿市場低迷,傳統品種巴釐”的田頭收購價跌至0.4元/公斤。

這令徐聞人備感糾結――種植面積35萬畝,年產量佔全國菠蘿市場1/3;但信息不對稱,“屢豐產屢滯銷”,菠蘿在旺季時常虧本甩賣,很多爛在地裡。“增產不增收,一拖拉機菠蘿只能賣幾十元,很多農民不願種。”徐聞菠蘿協會會長吳建連深有感觸。

產業痛點就是工作發力點!”在廣東省、湛江市支持下,徐聞制定菠蘿產業3年行動計劃――籌建一個大數據庫、拓展產銷兩個市場、成立購銷兩個聯盟、組織請進來與走出去兩地活動、一攬子解決產業堵點,簡稱“12221”方案。2019年初,廣東省農業農村廳成立專項工作組,進駐徐聞,排憂解難。

“政府、農戶、採購、經銷等多方聯合,發佈採購商指數和採購價格指數,產購銷一體發力。”專項工作組組長、廣東省農業展覽館副館長小軍說,“一畝田”農產品交易平臺、唯品會、京東、每日優鮮等電商紛紛加盟,助力徐聞菠蘿的銷售。

登錄“一畝田”小程序,徐聞菠蘿產銷趨勢、採購熱度、每日行情、交通信息等一目瞭然,還包括了全國菠蘿主產區採購價、全國主要水果批發市場菠蘿銷售價。這一招立竿見影!2019年,“巴釐”菠蘿收購價企穩1.6―2.2元/公斤,優品達2.6元/公斤。

去年初,新冠肺炎疫情突襲,徐聞菠蘿的銷售又遇挑戰。廣東迅速開發農產品“保供穩價安心”數字平臺,採購直通車、短視頻促銷、網絡會客室、直播帶貨等一起上。至今年一季度末,徐聞菠蘿銷量完成全年總產量一半,未成熟菠蘿也被訂購。

“大數據鏈接產銷,產業有了風向標。賣給誰、找誰買、啥價格,大家心中有數,能掌握市場投放節奏。”“一畝田”聯合創始人劉志嘉說,根據對去年菠蘿大宗交易量前三名的分析,今年徐聞菠蘿高鐵專列開通了,重點開拓西北、東北、中部以及東南沿海地區市場。

小農戶,大市場

大數據賦能,返鄉創業者陳如約精心培育的“金菠蘿”如虎添翼,產量逐年遞增,種植面積從1.25畝擴張至900畝,產品還賣到了國外。

4年前,陳如約從廣州一家公司辭職,回到徐聞縣曲界鎮,種植雜交品種“金菠蘿”,並組建諾香園農產品專業合作社,開設數字農業服務站、儲藏冷庫和加工廠。去年,他出口“金菠蘿”100噸,今年計劃出口1000噸。“這是今年出口的第一車,10噸‘金菠蘿’,9元/公斤。”說完,陳如約轉身忙着指揮工人,搬出一筐筐菠蘿,冒雨裝上冷櫃貨車。

顯然,小農戶與大市場無縫對接,重構供應鏈模式,激活了菠蘿市場體系。徐聞有着近百年菠蘿種植史,是全國最大菠蘿產區,但種植標準化程度與產業化水平一直不高,遇到惡劣天氣,菠蘿極易變質爛掉。而今,每畝菠蘿均有“身份”,專人負責,標準種植、品質可控、生產可溯;有了分揀、倉儲、保鮮、冷鏈物流等全產業鏈,徐聞菠蘿能出村進城,還能漂洋過海,銷往“一帶一路”沿線國家。

“早上採摘,中午運走,下午就能進商場和家庭。”在徐聞菠蘿出口跨境電商發車儀式上,徐聞縣委常委、常務副縣長陳光力說,品質與品牌相互促進,徐聞菠蘿走出了低谷,成了市場搶手貨,現在賣1車相當於過去賣10車。

今年春天,徐聞菠蘿更是迎來“高光”時刻。上千家採購商入駐徐聞,外地多個批發市場設立“廣東菠蘿廣場”打卡點。徐聞菠蘿產業發展漸入佳境,輻射帶動約5萬農戶、14.6萬勞動力。全縣菠蘿種植戶2019年增加存款儲蓄9.8億元、2020年增加存款儲蓄12.56億元,預計今年戶均增收1.2萬元。

切口,大發展

從“遭冷遇”到“火出圈”,徐聞菠蘿產業的發展調整,讓成千上萬的農戶實現了增收致富。

徐聞連香農產品農民專業合作社會客廳內,菠蘿月餅、菠蘿罐頭、菠蘿乾以及菠蘿葉子製作的襪子、毛巾等一應俱全。旁邊的加工廠裡,一組婦女在熟練地削皮、挑眼,製作袋裝小果菠蘿。“我們的業務涉及種植、加工、銷售,產業鏈長,附加值高,還解決了100多人就業。”50來歲的吳建連是個熱心腸,是合作社理事長,有時還直播帶貨,人稱“菠蘿姐”。

“種得好才賣得好!像這種本地‘巴釐’,九分甜、一分酸,越吃越喜歡。”她端出一盤黃澄澄的菠蘿片說,農民觀念在變,懂得“放心果”纔是“致富果”,重視品種研發、精細種植、病蟲害防治。她牽頭建起曲界菠蘿交易市場,收穫旺季日均交易量達3500噸,佔全縣菠蘿交易量一半。

徐聞菠蘿成功“突圍”,極大提振了廣東發展數字農業的信心。去年1月,廣東頒佈“12221”升級版,要求加快數字技術、現代科技與農業發展深度融合,搭建農業產業生產、加工、物流、市場、銷售、監管等全鏈服務平臺,幫助各地優勢農產品數字化、市場化、現代化、品牌化,構建“線上+線下”“國內+國際”市場新格局。

大數據,大市場,大發展。“以嶺南佳果產業爲突破,從傳統農業轉向數字農業,小切口帶動大發展,精而美變爲大而強。”廣東省農業農村廳廳長顧幸偉說,全省正努力做強廣東荔枝、梅州柚子、陽西生蠔、惠來鮑魚、澄海獅頭鵝英德紅茶等“粵字號”名優農產品,爲鄉村振興注入後勁,推動農業高質量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