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歷正在瘋狂貶值,已經到了必須要改變預期的時候了

最近我看到了一個新聞,國內某銀行招聘櫃員和客戶經理,前去面試的竟然很多都是985和211的研究生,甚至還有倫敦大學這樣的海歸碩士生搶着去應聘櫃員的情況發生,要知道10年以前,本科生是可以隨便進銀行的,15年前,大專生進銀行也不是什麼稀奇的事情,結果短短十來年時間,形勢徹底發生了轉變,學歷貶值的速度完全超出了我們的現象。

我在很早以前就給大家提過醒,我說不要執着於去當一名大學生,因爲普通大學生未來的就業形勢真的很嚴峻,但很多人不信,他們堅持認爲上了大學就是天之驕子,你說這種話就是“總有刁民想害朕”。

但其實這都不算是我的觀點了,而是鐵一般的事實,不信我們一起來看幾組數據:

根據統計,2024年中國畢業的大學生總計有1179萬人,大約等於一個歐洲中等國家的人口總數,如此大規模的畢業生人數,社會如何才能消化呢?

答案是有388萬人選擇考研,而今年全國研究生計劃招錄人數大概是124萬人,也就是有264萬人最終會落榜。

既然考研不行,那就去考公吧,可公務員考試更卷,今年國考報名人數高達303萬人,但最終錄用的人數卻只有3.9萬人,就業消化率只有差不多1/100,也就是說平均每100個人報名,最終纔有一個人能脫穎而出,你想象一下這是什麼樣的競爭壓力?

既然上面兩條路都走不通,那就直接畢業去社會應聘吧,可今年的就業形勢大家也清楚,根據智聯招聘的統計,2024年大學生的就業率只有驚人的55%,也就是不管工作好壞,工資高低,哪怕你就是搬磚、打螺絲,把這些所有的就業全部加在一起,也才堪堪突破了五成左右的水平。

那些覺得大學生找工作很容易,畢業後隨便都能月入過萬的人,一定是對外面的世界一無所知,或者就是思想還停留在十幾二十年前。

我知道很多人一定會非常困惑,爲什麼我寒窗苦讀十幾年,傾盡整個家庭的精力和財力上了大學,最終卻連一份好一點的工作都找不到?

其實原因是非常複雜的,首當其衝的是學校教育和社會需求的嚴重脫節。

再說直接點就是學校學的,出了校門完全用不上,這是當今中國大多數大學的通病,至於爲什麼會出現這種現象?有一個非常重要的原因,那就是中國從上往下一步步傳導的機制。

當上面發現有一個領域急缺人才,比如說芯片領域很缺人才,他們就會開會研究然後出臺一個文件,名字可能叫《關於支持半導體芯片行業發展的通知》,這個做法本來是非常合理的,我們挑不出任何問題。

在收到中央精神之後,教育部門就會思考如何去執行,他們最大的可能就是把任務分派到地方,讓各地的高校趕緊開設相關學科,這一步也看不出任何問題。

可是你讓高校多開一個學科,那就涉及到了資金的問題,爲了讓高校積極響應,教育部門可能就會提出一些對應的激勵措施,比如說只要開設了半導體相關專業的學校,就能多獲得50%的教育資金,只有這樣,高校纔有動力去落實執行。

一聽說有錢可以拿,很多高校就紛紛選擇開設半導體相關的專業,哪怕學校裡面沒有一個專業老師,他們也敢先把牌子給立起來,然後趕緊對外招生,於是很多學生稀裡糊塗地就被調劑到了某野雞大學的半導體專業,開啓了自己爲期4年的苦逼人生。

等到他們大學四年畢業之後,他們就發現了兩個嚴峻的問題:

一個是大學四年似乎沒有學到什麼實用的東西,因爲老師確實也不行,完全沒有相關行業的從業經驗,上課就是純理論照着讀。

另一個則是由於各大高校大面積開設半導體專業,導致當年畢業的大學生多如牛毛,而經過4年的發展,半導體行業可能早就已經飽和,不再需要那麼多人。

於是,這羣畢業生就稀裡糊塗地成了畢業即失業的那羣人。

除了這個原因,我說句真心話,還有另一個非常核心的原因,那就是如今的很多大學生,的確沒有充分利用好大學四年的時間。

在一些頂級985、211高校,學習氛圍可能還非常濃郁,比如說武漢的華中科技大學,很多專業的課程密集度堪比高中,那裡的學生也具備強烈的探索精神,在圖書館自習室學習苦讀的人也非常多,在這樣的大學待幾年,學習能力和意志力都會得到明顯的提升。

可在中國絕大多數二本、三本院校裡,逃課、在宿舍打遊戲、以談戀愛爲核心任務的情況十分普遍,那裡的學生戲稱大學就是“由你玩四年”,甚至有些學生大一開始就做各種社會兼職,最終把兼職做成全職,直接課都不上,天天去跑銷售,還有極個別學生,進了大學宿舍門就沒有出過門,上課由別人代答,考試靠抄襲,吃飯靠室友,我們摸着良心問問自己,就這樣的畢業生,你覺得他們有沒有能力去找一份高薪的工作?

所以話雖然難聽,但的確就是事實,中國很多大學的學生,不管是知識儲備、眼界認知、還是專業技能,都達不到社會要求的水平,找不到好工作也是有因果關係的。

當然,除了上面我說的兩個原因之外,現在之所以會出現大學生就業難的情況,歸根到底還是大學擴招的速度太誇張了。

2000年,當年的大學畢業生人數是95萬人。

2024年,這個數字就變成了1179萬人。

短短24年,畢業生規模增加了13倍。

這樣做的後果就是中國擁有大學學歷的人數不斷暴增,目前我國擁有大學文化程度(大專及以上)的人口已經達到了15.4%,也就是差不多2.15億人,而且未來每年還會持續新增1200萬人,就這種速度,用不了多少年,中國的年輕人將人人都是大學生,學過經濟學的朋友都清楚,不管是什麼行業,一旦供過於求,那商品立馬就會成爲白菜價,如今的大學生,就是正在瘋狂跌價的大白菜,話雖難聽,但的確就是事實。

我知道有人肯定會提出質疑了,那每個國家都面臨着類似的情況,爲什麼其他國家學歷貶值的情況就沒有這麼突出呢?

這個問題我分兩個角度告訴你。

首先第一點,其他國家也存在非常嚴重的學歷貶值現象。

比如說日本,90年代研究生大擴招之後,就讓日本出現了研究生學歷大貶值,導致在2000年左右的時候,日本進入了就業冰河時期,當時日本私立大學研究生的就業率只有60%,有超過4成日本研究生畢業即失業。

還有韓國,也是差不多的情況,高度內卷的教育體系,培養出了一大批博士生,但是韓國的產業又提供不了那麼多高薪的崗位,最後就導致大量的韓國博士生去從事門檻很低的工作,比如說首爾一名材料科學博士被曝光到在奶茶店打工,月收入只能維持自己的基本開支。

這樣的情況在韓國十分普遍,因爲韓國幾乎實現了人人都能上大學,每個人都是大學生,很多工作崗位也是有手就行,普通的大學生知道自己沒有競爭力,所以求職的要求也很低,但韓國的博士生不願意降低身價,這就導致他們在面試中甚至還競爭不過普通的大學生,最終只能去便利店或者奶茶店打零工。

而且這個問題不只是日韓和咱們的問題,在歐洲還有美國也是學歷嚴重貶值,當年蘋果創始人之一的沃茲就曾經說過:我看了一下現時在蘋果工作需要的經驗和教育程度,我想喬布斯和我現在都很難在蘋果找到一份工作了。

你看看,學歷貶值不只是我們的問題,世界各國都很嚴重,這是從第一個角度來看待這個問題。

然後是我要告訴你的第二個視角,那就是其他國家雖然也存在學歷貶值,但情況的確沒有我們國內這麼尖銳。

原因很複雜,但有一個非常關鍵的原因,那就是中國發展的速度實在是太快了,有一句話叫做,中國用30年時間走完了發達國家100年走的路,這句話不僅說的是經濟發展的速度,還包括人才培養的速度,我們只花了20多年的時間,就儲備了西方國家100多年的工程師總數。

這讓我們在國與國之間的競爭中十分強勢,但卻造成了一個非常明顯的後遺症,那就是社會思想的進步完全跟不上經濟發展的速度。

更形象點說就是,西方國家他們也經歷過學歷貶值,但是他們能坦然的接受自己的孩子去當藍領工人,因爲他們完成這個思想的轉變可能花了50-100年的時間,也就是差不多一代人的生命週期,當上一代人集體去世,下一代人就會根據社會形勢進行思想的轉變,他們能一步步的接受,藍領也是一份好工作這個客觀現實。

但在咱們國內,很多家長就完全接受不了這種轉變,因爲20多年前,他們剛剛擺脫了藍領工人的身份,成功坐進了辦公室,結果等到自己的孩子大學畢業之後,卻又要重走老路去當藍領工人,他們很難接受這樣的客觀現實。

當這樣的思想形成社會共識,就會讓國內出現非常魔幻的場景,一邊是大學生畢業月薪3500,大量的人搶着幹,另一邊工廠招人月薪6000卻無人問津,當資源嚴重錯配,就會讓大學生的就業問題變得更加嚴峻。

當然,我知道有人會告訴我,不去工廠是因爲工作環境的問題,的確是這樣的,這也是我指出的那個後遺症,經濟發展太快,不僅是思想轉變不過來的問題,還有法律制度、社會福利的調整也跟不上新的形勢,再說明白點就是,改善藍領工人的工作環境,可能需要30-50年左右的時間,但現在我們發展了20多年就遇到了這個問題,這就讓很多矛盾提前大爆發,顯得十分魔幻。

這纔是當今中國大學生就業難的一個核心矛盾。

一方面是他們知道大學畢業當白領競爭激烈、工資還低。

可另一方面由於社會輿論和工作環境、待遇的原因,又讓他們很難去選擇當藍領。

於是不上不下,難以抉擇,就出現了尷尬的局面,這纔是當下大學生最難解決的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