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者「川普想幹大事」:臺美建交急轉彎 預言不排除跟北韓和解

美國總統川普。(圖/達志影像美聯社

文/中評社

距離11月3日美國大選剩約1個月,是否可能出現“十月驚奇”?中興大學國際政治研究所副教授譚偉恩向中評社分析可能劇本,他認爲,美國內政混亂,朗普在內政議題無計可施,只能對外尋求着力點,最有可能的方式就是加大力道反中,而與反中策略有關的因素臺灣可能捲進去要小心因應。此外,美國也不無可能宣佈與朝鮮和解,踩進中國後門

譚偉恩,政治大學國際事務學院外交學研究所博士,曾任中國文化大學推广部講師、國際饑饉減緩組織亞洲區推廣組志工等職,研究專長包括國際貿易法、比較政治經濟學、國際合作暨全球治理等。

除了臺灣牌之外,譚偉恩認爲,特朗普也可能選擇在中國重視的朝鮮半島問題下工夫,最大驚奇或許有可能直接宣佈與朝鮮和解,直接踩中國的後門,跨出比中國大陸更大膽的一步,這不無可能。美國務卿彭佩奧近日表態,有意與北韓再度啓動無核化談判,並傳出朝鮮領導人金正恩胞妹金與正有可能在今年10月訪問美國。特朗普政府可能借由穩定定朝半島問題,獲取聲望

譚偉恩指出,特朗普先前因爲居中協調,讓以色列與阿拉伯聯合大公國達成協議,宣佈兩國關係正常化,而獲得2021年諾貝爾和平獎提名,對照朝鮮半島議題,絕對是特朗普有可能出手的目標之一,尤其在內政議題無計可施的狀態下,特朗普會盡力在外發揮美國影響力,透過外部力量反彈刺激其境內聲勢。

“十月驚奇”(October Surprise)是美國選舉的術語,是指足以撼動選情突發事件,由於美國大選都在11月初,越接近投票日,就越可能有“震撼彈”爆出,因而流傳此說法。本屆大選,現任者特朗普近期民調持續落後民主黨對手拜登,外界關注,特朗普可能使出殺手鐗製造十月驚奇,轉移焦點,翻轉選情。

分析本屆美大選“十月驚奇”可能劇本,譚偉恩表示,過去十月驚奇比較着墨在境內議題或是候選人本身的爭議事件,涉外議題較少,不過今年,美國境內因爲新冠肺炎疫情失控、經濟重創,甚至種族衝突、階級矛盾問題嚴重,境內議題已被挑戰者拜登撿到槍,特朗普力保連任,只好利用執政優勢對外使力,將不利於選情的境內焦點轉移出去。

譚偉恩指出,特朗普想在美國國內發動足以提振選情的籌碼非常少,除非新冠肺炎疫苗能夠在大選前研發成功,特朗普或許有機會打出“疫苗牌”,拉昇選民好感度。或是拜登陣營出現重大把柄,可供強力打擊,否則特朗普想透過國內議題來爲選情加分,實屬不易。

因此可以發現,特朗普政府近期對外動作頻頻,譚偉恩認爲,境外事務會是特朗普發動十月驚奇的最佳場域,最有可能的就是,將“反中牌”發揮到極致,不過所謂的“極致”,並不會達到爆發熱戰衝突的程度,否則對特朗普而言只會弄巧成拙。

譚偉恩說,特朗普接下來對中國大陸會持續加壓,做到讓美國民衆有感,但卻不至於爆發衝突的程度,因爲特朗普必須將反中對美國有利的形象做出來,而假如特朗普因爲反中挑起熱戰衝突,只會造成反效果,因此踩踏北京紅線的事情,特朗普政府都會避免。所以包括外界討論的“臺美建交”、“南海熱戰”等情境,他認爲,均不可能發生。

但加壓是必然的,譚偉恩認爲,特朗普政府10月變相召回駐華大使,會是開端,接下來,特朗普政府會用盡所有可用於反中的因素,“臺灣牌”當然也不例外,可以發現,當美國政府釋出駐華大使返美的消息當下,美國務次卿柯拉克(Keith Krach)正好訪臺,有意無意釋放出美臺關係升級、美中關係疏離的訊號

而美次卿柯拉克訪臺,無非是臺美之間促成經貿合作的象徵,譚偉恩研判,順着此脈絡來看,特朗普要將臺灣牌效益極大化,又不能挑起熱戰衝突,最大的驚奇或許是宣佈臺美達成“框架性質”的雙邊貿易協定,進而達到反中效果,同時也向美國民衆傳遞此貿易協定對美國的好處,尤其在臺灣已宣佈進口瘦肉精美豬,特朗普更有籌碼在這方面營造美國獲得利多的氛圍。

但譚偉恩強調,特朗普假如運用行政權力,急切與臺灣達成經貿協定,也絕對是一個高度模糊的架構性協定,因爲臺美要達成BTA或是FTA,相關貿易談判是非常細節的東西,不可能在一個月之內談妥,所以特朗普若要出手,也只能是非常模糊性的框架協議。

這方面臺灣就要有所警覺,譚偉恩說,因爲接下來的貿易協定具體的內容規範,取決於特朗普連任與否,假設特朗普落選,該框架協議可能隨之落空,而連任了,臺灣能否在協議談判獲取利益,還是未知數。另外臺灣則可能要面臨中國大陸的經貿壓縮等風險,都是臺灣所需要面對的可能挑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