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者觀點-中伊25年合作協議後的石油與美元新局

中伊25年合作協議雙方同意數字人民幣來進行石油交易挑戰了美元的霸權。圖/路透

美國季辛吉曾說:「如果你『控制』了石油,你就控制了所有國家;如果你『控制』了糧食,你就控制了人類;如果你『控制』了貨幣,你就控制了世界」。

美元霸權的建立,初始於1944年的佈雷頓森林體系(Bretton Woods system)二戰後美元金本位體系的建立。然1971年美國尼克森正式宣佈,放棄美元與黃金的兌換之後,佈雷頓森林體系隨之瓦解,美元的地位隨即受到不少的質疑。之後,1973年10月發生第一次能源危機,美國於1974年與沙烏地阿拉伯達成協議沙國同意,所有石油輸出需以美元計價,之後,所有OPEC石油輸出國亦同意遵行,從此,美元由原金本位制,進化爲石油計價制。此外,再配合美元結算制度(SWIFT)的施行,不但確立世界政治與經濟秩序,也大幅地強化美元的國際霸主地位。

自21世紀初,人民幣隨着國際貿易發展,開始發生一些改變,然其根本無法對美元霸權地位有任何的影響;惟今隨着中國伊朗25年合作協議的簽訂,雙方更同意以數字人民幣來進行石油交易,大剌剌地挑戰了美元的霸權,美國在中東的地位,是否會出現骨牌效應,尤值關注。

此乃因,自美國在2008年金融風暴之後,開始進行量化寬鬆(QE)後,大量的資金投諸於美國頁岩油的開發,而竟成開花結果,自2016年後,美國已是全世界最大的產油國,其也開始大量地對外輸出石油及天然氣。2017年川普宣佈對伊朗制裁,不允許其石油輸出。此外,川普不同意德國俄羅斯再建北溪二號天然氣管,而要求德國向美國購買天然氣就是石油貿易上新衝突的代表,此問題拜登仍蕭規曹隨爭議迄今仍未解。

再者,於2020年3月開始,在新冠疫情肆虐,消費不足的情況下,沙國並未隨之減產石油,讓石油價格跌至美國頁岩油生產成本之下,而導致美國最大頁岩油生產者宣佈破產,這也是沙國的反制。

爲此現今美國與OPEC國家間已從過去的夥伴關係,變成緊張的競爭關係,已呈檯面化,爲此,在中國與伊朗間長達25年戰略伙伴關係的建立,先不論以伊朗爲主什葉派及以沙國爲主遜尼派間的長期宗教爭鬥,單就石油對中國輸出來說,就會讓沙國陷於不利,故沙國隨後宣稱,要保障中國50年石油供應上的穩定。

爾今,沙國現今至少須與美國、俄羅斯、伊朗競爭,爭取這世界最大的石油進口市場。沙國與美國間,在經濟上出現重大變化,爲此,它是否會對上述季辛吉就「控制石油」、「控制美元」這兩個項目發生鬆動,特別值得觀察。這也是上述可能出現骨牌效應的一個基本原因。更重要的是,此一態勢,已是回不去的態勢,沙國所領導的OPEC與伊朗、美國間的矛盾,勢將長期的存在,且可能會愈加惡化。

就沙國及OPEC國家而言,渠等既已失去美國這個大市場,是否仍須遵守以美元爲支付的規定,就可能出現破口,這樣的情勢雖不會很快發生,但其存在着不小的可能性,而這也是美國最不願見到的情況。

現今如何處理伊朗問題,如何在伊朗已與中國結盟的情況下,能與伊朗「和解」是美國的一大難題

從伊朗的角度來說,它定會擔心,即使在未來與美國達成新的協議,但美國未來不同黨派總統,是否會因想要多輸出自己的石油,在其任內,又發動對伊新一輪的制裁呢?

爲此,不論是美元或是石油,在中、伊25年協議後,必將直接衝擊上述談判的攻守態勢,也直接地衝擊到原美國訂下的世界秩序,而讓世界面對一個未知且多變的世局中。

除上述石油問題外,美國無限QE,及各國數字化貨幣方興未艾的發展 (包括美國公司稱,可用比特幣買美國車),都直接地影響美元的國際地位,現今美元的市佔率,正逢前所未有的多方夾擊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