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者觀點-疫情過後的工作型態

居家辦公的新型態疫情而受到推崇,但許多行業例如物流醫療等,因爲工作性質特殊,不可能讓員工在家工作。圖/路透美聯社

過去一年全球疫情使很多國家都關閉了他們的大城市,採取在家工作,在家上課,利用遠距離在家工作與教學的情況,於是有人預測在疫情過後,人們的工作習慣會與過去的傳統工作方式(幾百年來從早上9點到下午5點的工作)會改變,因爲這種遠距居家的習慣很難再改回9-5的工作習慣。

於是哈佛教授Ashley Whellans預測或建議我們的工作可以改成3-2-2工作方式,也就是說改成三天到公司工廠上班(9點到5點工作),兩天在家工作,兩天放假去遊玩休息。該篇論文出刊後,獲得很多美國學者贊成,他們指出這種工作的安排有很多好處,他可以增加員工的工作彈性,員工可先應付急事,然後再在空閒時完成工作;其他的好處還有,員工在家工作時不必開車去上班,減少上班要穿着正規衣服,以及在公司午餐費用。對公司而言,這樣可以減少停車場辦公室的空間,員工在家工作不用開車時浪費汽油與產生二氧化碳,以及監督員工及支付檢查工作場所的員工健康問題,如此對工作環保問題的減少,公司在員工在家工作時不用開冷氣暖氣,減少費用好處很多。

3-2-2工作型態的壞處

有些產業生產工具是僱主所擁有,它不可能運到員工的家中。如:大型的機器工具;如紡織業的工具必須留在公司不可分割。電力公司電錶儀器也不可以分解,員工必須到公司去操作儀器。鋼鐵廠鍊鐵工作,它的工具龐大,要一大羣人一起工作,不可能在家中工作。臺積電等電子公司,雖然有一部分的工作可以讓員工利用電腦手機等留在家中工作,但絕大部分的工作(如無塵工廠)必須要有員工在工廠工作,且他們的毒氣有特殊的處理方法,不可能讓員工在家中工作。

此外,如物流業,它必須要員工包裝,分送到各家庭百貨公司,不可能讓員工在家工作。醫院醫生護理師、復健師等,他們必須要看到病人,才能處理病人的各種狀況。對病人的狀況不可能完全利用遠距離工作。又如對員工的監督工作、健康安全的工作、員工的態度,他們不可能利用遠距離的各種傳播工具從事工作。因此,有一部分行業如銀行、金融等業,可以靠遠距離在家中工作。

有些地方如日本管理方式是由下而上形成管理政策,他們不可能靠美式的由上而下的管理方式,形成管理政策,員工只是執行政策。日本與美國在公司的工廠的溝通方式完全不同,如何在日本的管理方式下實行3-2-2或2-3-2等的工作方式?

歐盟式的工作型態

歐盟近期有人提議21世紀的工作方式必須改變,因爲現在有很多傳播工具的發明,媒體發達後工作方式與前有別。他們認爲工作方式在某些行業中可以用遠距離通訊的方式,但這隻限於某部分工作人員,即使是銀行業金融業通訊業,他們只能有部分員工靠傳訊的工作方式。但其他大部分員工還要靠五日40小時的正規傳統式工作,所以他們的結論是,未來的工作方式必然是多元,因各行業的不同情境採取不同的方式。包括:

1.部分員工採通訊方式。多少比例的員工採此工作方式由各業主決定。

2.部分員工採部分工方式。如很專業的員工,公司不可能用到他們的技術達每週40小時。他們採用部分工作時間,有人來公司一、兩天便足夠;有人來幾個上午或下午便足夠。

3.有些工作是在分攤的工作方式。如百貨公司或餐飲業利用學校學生家庭主婦,幾位分享一個全職工作或者更長的工時

4.有些行業可以採用臨時工應付急需的時候。如搬運工、臨時加班工作等。

換言之,3-2-2在美國也行不通,在臺灣更不可能。多數國家必須採多元的工作制度,臺灣亦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