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監管談改革:推進高水平開放 服務新發展格局
在新發展格局下,我國金融業將迎來怎樣的機遇與挑戰?未來金融業如何服務好新發展格局?
“要推動金融業系統化、制度化開放”“完善現代金融監管體系”,在近期舉辦的“2020中國金融學會學術年會”上,來自金融監管一行兩會一局的相關負責人一致認爲,加快構建新發展格局,是未來一段時間深化金融改革開放的根本遵循。未來,要進一步推進金融高水平開放,服務新發展格局;同時,也要適應並構建新發展格局下有效的金融監管體系。
以金融高水平開放服務新發展格局
“越開放的領域,越有競爭力,要以金融高水平開放推動構建新發展格局。”在發言時,中國人民銀行副行長劉桂平表示,高水平開放能夠吸引更多國內外優質金融資源參與國內大循環,併爲經濟主體參與國際循環提供高質量金融服務;此外,高水平開放也將提升金融系統的發展質量。
據統計,近年來“一行兩會”宣佈了50多條開放舉措:銀行、證券、基金、人身險等領域外資持股比例限制已完全取消,外資股東資質要求不斷放寬;企業徵信、評級、支付等領域給予外資國民待遇;資本市場互聯互通不斷深化……
2020年以來,突發的新冠肺炎疫情,並沒有打亂中國金融市場的開放節奏:惠譽成爲繼標普之後第二家進入中國市場的國際評級公司;高盛、摩根士丹利、瑞士信貸等外資金融機構已實現對其在華合資證券公司的控股;全球三大債券指數中,中國債券已先後納入彭博巴克萊和摩根大通指數……
圍繞未來金融業開放的重點方向,劉桂平說,“要推動金融業系統化、制度化開放,推進金融市場基礎設施互聯互通,穩慎推進人民幣國際化,促進共建‘一帶一路’高質量發展。”
“我國已經具備了大國經濟的重要特徵,大國經濟的優勢是內部可循環,以國內大循環吸引全球需求和資源。”在國家外匯局副局長鄭薇看來,新發展格局下,要把握擴大內需這一戰略基點,充分發揮消費的基礎作用,推動外匯管理從服務貿易投資到支持消費和金融轉型,從服務第二產業到支持第三產業轉型,更好服務新發展格局。
圍繞構建與新發展格局相適應的外匯管理體制,鄭薇表示,要增加長期性、制度性的有效政策供給,滿足市場主體配置外匯資源的需要。一方面要穩妥有序推進資本項目開放,放寬直接投資領域外資准入,推動跨境融資交易和匯兌環節統一協調,提升金融市場國際化水平。另一方面要建設更高水平開放型外匯管理新體制,促進高水平貿易自由化便利化,實現高水平跨境投融資自由化便利化,建設開放多元、功能健全的市場。
作爲現代經濟金融體系的樞紐,資本市場具有資源配置、資產定價、風險緩釋的功能。資本市場助力構建新發展格局,高質量的上市公司是微觀基礎。
證監會副主席閻慶民認爲,要重點把握產業的先進性、治理的有效性、監管的適應性,推動以高質量的上市公司助力構建新發展格局。
針對增強產業先進性,閻慶民認爲,從整體上提高我國上市公司質量,必須要圍繞國家產業政策導向,形成與新發展格局相匹配的上市公司產業結構。
“在擴大增量上,科創板要堅守‘硬科技’定位,創業板要服務‘三創四新’,從源頭上提高上市公司的產業先進性;在優化存量上,支持已上市公司淘汰低效供給,提高核心競爭力。”閻慶民說
構建新發展格局下的有效金融監管體系
金融業是經營風險、管理風險的行業,在新發展格局下,金融業和監管者共同面臨着新的形勢和任務。
劉桂平表示,要完善與全面開放相適應的風險防控體系,協同推進金融業開放、人民幣可自由使用與人民幣匯率形成機制改革,建設更寬領域的金融安全網,夯實風險防控的體制機制基礎。
“要建立健全跨境資本流動‘宏觀審慎+微觀監管’兩位一體管理框架,加強行爲監管,防範跨境資本流動系統性風險。” 劉桂平說,還要加強跨境監管和處置合作,防範跨境監管套利和風險傳遞,並廣泛應用高新技術,提升監管效率和風險防控的有效性。
針對外匯市場“兩位一體”管理框架,鄭薇說,在宏觀審慎方面要防止大規模跨境資本流動引發的系統性金融風險,在微觀監管方面維護外匯市場競爭秩序和消費者合法權益。通過協調宏觀逆週期和微觀跨週期的關係,微觀保市場健康有序,宏觀保資本流動平衡。
“逆週期調節跨境資本流動,目標就是促進國際收支平衡,牢牢守住不發生系統性風險的底線。”鄭薇說。
法人機構是金融業務的基本載體,也是金融風險的初始源頭,更是防範金融風險的第一責任人和第一道防線。銀保監會副主席曹宇表示,我國是以機構監管爲主的監管運行體系,要強化金融機構資本監管、流動性監管和償付能力監管。
曹宇說,要實現風險全覆蓋監管,在機構監管的基礎上,更加註重功能監管與機構監管的有機結合,延伸監管鏈條,穿透識別風險本質。
“同時,還要大力推進協同監管,在金融委統一指揮下,強化監管部門與宏觀管理部門之間、金融部門與其他部門之間的工作協同。”曹宇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