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者解讀十四五 「發展利益」成核心、臺商參與需觀察

▲政大國中心中共十九屆五中全會與新經濟政策研討會。(圖/記者曾俊豪攝)

記者曾俊豪/臺北報導

政大國關中心今(30日)舉行研討會,邀請多位學者分析大陸的「十四五」規劃政治大學東亞研究所長王信賢指出,習近平掌權以來在「總體國家安全觀」下陸續推出相關法規,顯示中共重點核心是「發展利益」。至於臺商可否參與十四五?另一名學者張五嶽則認爲,需要等明年全國兩會才知道。

中共五中全會29日落幕,會議結束沒多久,《人民日報》就曝光公報》,提及「十四五」時期經濟社會發展主要目標。值得注意的是,過往涉臺內容都會列在其中,且篇幅不小,今年雖然也有列入,但內容僅有「推進兩岸關係和平發展和祖國統一」等15 個字。

▲淡江大學兩岸關係研究中心主任張五嶽。(圖/記者曾俊豪攝)

對此,淡江大學兩岸關係研究中心主任張五嶽指出,至少未來三年,兩岸很難找到新共識並且恢復官方對話,因此,兩岸只能明確彼此底線,避免誤判情勢,做好危機管控以免發生意外,而非花費心力找出共識,因爲除非奇蹟出現,否則兩岸關係短期內難有突破,「蔡習會」更是幾乎不可能發生的事情

張五嶽還提到,雖然兩岸關係不佳,但爲避免兩岸甚至中美經貿脫鉤,大陸仍會將臺灣企業納入新基建(即:新型基礎設施建設)、5G產業等新科技領域,只不過,具體政策要等到明年登場的全國兩會才能揭曉。

▲政治大學東亞研究所所長王信賢。(圖/記者曾俊豪攝)

王信賢則以「中共十九屆五中全會社會政策觀察」爲談話主題,他提到,內外環境因素讓今年出現戰略意涵最強的「中共中央全會」與「五年規劃」,加上十九屆五中全不僅肩負十四五制定、推出2035遠景目標,作爲銜接兩個百年的節點,受矚目程度歷年之最。

王信賢點出《公報》所提及的「統籌發展和安全,建設更高水平的平安中國」,「這是習近平掌權以來在『總體國家安全觀』下陸續推出相關法規,顯示中共重點核心是發展利益,臺獨等因素被視爲侵犯其核心利益,影響其總體安全。」

政治大學國際關係研究中心、跨界創新與前瞻論壇今(30日)舉行中共十九屆五中全會與新經濟政策研討會,除呂忠達外,文化大學社科院院長趙建民、政治大學東亞所所長王信賢、淡江大學兩岸關係研究中心主任張五嶽等人均與會。

▲五中全會提出十四五以及2035遠景目標。(圖/記者曾俊豪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