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術界的鄉民

大選綁公投投票日逐漸接近,一批學者連署呼籲民衆反對以核養綠公投,理由似是而非,學者如此理盲,讓人感嘆。

學者所舉理由中,如臺灣「受地震海嘯斷層威脅」,實際核電廠選址已經考量斷層因素,同時在規畫設計標準上,早已考慮地震海嘯等因素。過去數十年臺灣地震頻繁,請問哪一次核電廠出了一絲絲的問題?依照學者的邏輯天然氣接收站豈不更恐怖,高架高速公路呢?高鐵呢?難道都應該爲避險而拆除?

核廢料無處可去的理由,反核人士一講再講,連經濟部長沈榮津也無知地跟着說「那核廢料放你家」。但實際情況是,高階核廢料早已有處理技術方式,但被環保團體卡住,想送出國處理不行,在國內處理也反對。

這是一個基本常識問題:如果高階核廢料真的不能處理,那麼全球500座核電廠怎麼辦?別忘了,有核電廠的國家有一半是注意人民安全、環保的歐美先進國家。至於低階核廢料,就算沒有核電廠還是會產生

這些學者們更不願提的是:即使核一到核四全部運轉40年後,產生的高階核廢料其實大概高一層樓、一個操場空間就能解決。但這羣學者大力支持太陽能,20年報廢處理的廢棄物是數千噸。

至於這批學者說「核四未能完工驗收」的理由,更是荒謬之極。核四尚未完工,當然無所謂驗收,學者故意提此理由,影射核四品質有問題,坦白說,這種做法不道德。

這份連署書的內容專業不足,連署的學者雖然有理工科系學者,但卻缺乏真正的能源專業學者,難怪網路上要恥笑那些參與連署的學者,其實就是學術界的「鄉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