尋愛的鬥魚不要蝸居

2004年是華語樂壇巔峰時期,那時候的歌可以用“愛來愛去”來形容,每首歌都是一段刻骨銘心的愛情故事,因爲年齡尚小,只聽曲調未懂詞境。時間久了,逐漸也從懵懂到知曉。而後因歌曲接觸愛情電視劇,更直觀在銀屏中領悟。

當時的入坑之作當屬電視劇《鬥魚》。

《鬥魚》單從愛情上講,整劇感覺很壓抑,講述的愛情過於坎坷。男主於浩與女主小燕子本來可以安穩生活,可惜男主義氣勝過愛情,也包含自己自作。最後,兩人沒能在一起。小燕子給人的印象:對愛情很專一,絕對不會移情別戀。這種純粹愛情觀是每個大男孩希望擁有的。也是因爲這個劇,每個男孩心中都有一個“小燕子”,也對愛情的抱有期待——真心相愛,心心相惜的愛情是存在的。

然而,現實往往需要清醒。

2009年《蝸居》上映,那時候小男孩都長大了。劇情開始,一羣“最佳損友”找個大廠房羣居,簡單裝修,各自有各自寢室,俗稱烏托邦。在當時讓許多人羨慕這樣生活,在一起生活,一起暢玩,自由且自在,隨心所欲的玩耍。玩歸玩最後還得迴歸現實,一羣年輕人,在這個陌生城市奔波工作,未經世事年輕人,在房價高,物價高的環境下艱難求生存。低收入對於想要的物質可望不可即,給予愛的人難以滿足。男主小貝對海藻愛情十分呵護,可惜給不了女主想要的。每個倔強的小青年都希望在奮鬥的都市有個安穩的落腳點。漂浮不定的生活,短期都能接受,時間久了人的價值觀逐漸發生改變,也促使人進步,想要留住對方,就需足夠努力。不努力更難以積累物質基礎,最終連給對方承諾都沒有勇氣。小貝最後輸給了現實,輸給了“背叛”,感情也說散就散。小貝的無奈,也是很多大男孩的無奈。海藻選擇讓很多人無法接受,海藻的價值觀也讓許多人相信物質基礎優先於感情基礎。反觀,對於初來乍到女性來說是提醒,不要盲目愛情,也不要被一點點曖昧上當受騙,能通過現實知識規避雷區,保持自愛。

生活中,單身大齡青年隊伍越來越龐大,不知道是電視劇的愛情教會人價值觀還是切身感情生活積累的經驗,讓許多年輕人逐步轉變,愛情是一個人的事,一個人的冷暖自知,一個人的天荒地老,一個人生活不香嗎?每天繁忙的工作,簡單的生活圈子,彷彿覺得那個他(她)始終是未知,更覺得愛情是遙遙無期。想愛又不敢愛,想找又找不到。

《流星花園》的愛情是部童話故事,《鬥魚》的愛情是男孩的夢,《蝸居》的愛情是現實的痛。

蝸居在自己的世界,不如走出去,換個環境,也許能看到一絲曙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