牙齦腫脹問題並不小 多專科協同診療面對口腔疾病

柳營奇美醫院牙醫醫療團隊,以「多專科協同診療」概念進行診治,協同擬定計劃與治療方式,提供疾病控制與良好生活品質。(圖/醫院提供)

記者林悅南市報導

由於醫療漸趨精緻化與提倡專業分工,常讓民衆在就醫時,因往返各科別而奔波,浪費時間又浪費精神,爲落實病人醫療自主權實踐,柳營奇美醫院牙醫部以「多專科協同診療」概念進行診治,除結合牙齒各專科外,亦視病人需要,結合其他非牙醫專科別,協同擬定計劃與治療方式,兼顧疾病控制與良好生活品質。

牙周科毛念醫師表示,牙齦腫脹常見導因於軟組織炎性反應,如:牙周膿瘍智齒牙冠牙周炎或根尖周圍炎等。多數病人先前就存在牙齦或牙周慢性炎症,當抵抗力下降或全身系統性疾病控制不佳時,就會導致炎症急性發作,出現牙齦腫痛徵狀,故平日做好口腔清潔,配合早期診斷與治療,就可以避免急性發作之苦。

目前全民健康保險提供牙周病整合照護,從初級治療到牙周健康狀態維護照護,提供一個全面向的治療。但是,相較於軟組織炎性反應,肇因齶骨病變或藥物副作用所導致的牙齦腫脹,在鑑別診斷與治療策略擬定則是更爲複雜,輕者會導致咬合不良、臉部歪斜,嚴重者會危及生命。牙醫部推出的「多專科協同醫療」,幫助牙齦腫痛病人獲得良好的治療,免去牙痛之苦。

毛念平醫師舉案例說,一名15 歲的小紅因覺得左側門牙犬齒特別短,讓她只好在同學前裝酷不笑來掩飾這個缺陷。門診時經牙醫師發現,原來小紅上齶中長齒瘤,過小的乳牙合併牙齦腫脹導致恆牙未萌發,經過「多專科協同診療」手術移除196顆齒瘤,再以牙齒重植術重置恆牙到理想位置與後續的根管治療,讓小紅有了漂亮門面可以笑臉迎人。

另名45歲的黃先生覺得牙齦浮腫與眼下區域脹痛來到醫院求診,經醫師以牙髓活性測試與牙周檢查後發現並非牙齒引起,而是上齶骨存在「造釉細胞瘤」。經「多專科協同醫療」擬定治療計劃,安排黃先生接受手術切除、骨移植術植牙假牙製作重建咬合,在術後五年腫瘤控制良好,並讓黃先生也同時能保有品嚐美食的樂趣。

還有一位53歲的林先生日前覺得上齶牙齦隆起,原以爲齒源性感染,但是在門牙牙套移除且重新根管治療後仍未改善,後經「多專科協同醫療」,臆測爲上齶骨性增生,遂進行手術切除骨性突起與整骨手術,但病理報告卻指出該病竈爲惡性骨肉瘤,故再轉交口腔癌多專科醫療團隊進行治療設計,陸續接受惡性腫瘤廣犯性切除、皮瓣重建手術、化學治療等,治療4年後林先生的腫瘤控制良好並保有瀟灑的外觀。

此外,25歲郭小姐因長期輪班熬夜作息不規律,也常常忽略口腔清潔。有一天突然發現左側上齶前牙牙齦腫脹合併黃色液體流出,經過牙周病科醫師確診後,發現其牙齒因長期慢性牙周發炎,導致周遭的齒槽骨嚴重流失且必須拔除。郭小姐接受「多專科協同醫療」跨科整合治療,將牙齒拔除後接受人工植牙合併大範圍的補骨,最後完成植牙膺復,並恢復完好的齒列及健康的牙周組織

牙醫部蔣維凡部長表示,柳營奇美醫院以「多專科協同診療」概念進行牙齦腫脹病人診治,團隊成員除結合牙周病、牙髓病、口腔膺復、牙體復形齒齶矯正等專科診治相關軟組織炎性反應的牙齒問題之外,在腫瘤診治方面更結合口腔齶面外科、整形外科、內科病理科等專科,於治療前聯合相關科別確定診斷進而擬定治療計劃,必要時在治療期間協同或合併治療,讓疾病控制與生活品質取得最佳平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