亞洲資管中心 爲企業轉型助力
柯志賢表示,近年來,受到地緣政治風險和疫情等原因影響,企業面臨反全球化的考驗,即「長鏈變短鏈」的調整。過往在基於相較利益下的長鏈思維,如世界工廠、全球行銷等模式,將因企業憂心「斷鏈」風險而逐步修正,轉往更敏捷、彈性、永續經營的短鏈方式佈局。
柯志賢說,在此新趨勢下,雖有反全球化或在地全球化的說法,但實務做法爲臺商企業將不再孤注一擲於單一市場,且對單一地區的投資也不會全盤撤離,將採取分散生產據點的策略,部分產線轉進東南亞、墨西哥等地,以降低風險並強化供應鏈韌性。
他表示,企業如今採取「斷鏈切割」的供應鏈策略,目的在於提升靈活度與彈性,不受地域風險影響。半導體產業也有相似的趨勢,例如臺積電在美國、日本和德國等地設廠,就是基於客戶端希望確保供應鏈的穩定度,印度也積極吸引臺灣半導體產業前往設廠,致力成爲產業鏈中的新樞紐。
柯志賢分析,基於風險管理的角度,建議企業應避免「單押」的作法,尤其在地緣政治與供應鏈轉移的背景下,企業紛紛調整佈局策略,以追求更高的營運韌性。也因此,泰國、印度和越南等地成爲投資熱點,墨西哥則是美國市場衍生的供應鏈分散地區,這些都可視爲反全球化的演變。
在這種情況之下,柯志賢表示,金融業兼具「軟實力」與「巧實力」,在經濟發展中扮演重要角色。以政府規劃打造亞洲資產管理中心爲例,適度放寬法規將是重要的引導方向。近期,金管會計劃鬆綁超過50條金融相關法規,正是推動產業發展的重要舉措。
他表示,退休基金和保險業等長期資金,普遍以獲得長期、穩定的收益爲目標,若可透過政策導引將資金引入部分公共建設,將能產生正向循環。期盼政府扮演火車頭角色,藉由確立策略方向、搭配法規放寬等作法,活化與激發民間資源,促進產業升級與經濟發展。
以新加坡爲例,在政府協助與引導下,將星展銀行從地區型組織發展成國際型,打造成功典範。柯志賢表示,臺灣同樣擁有豐富的資金與資源,目前投資工具有限,尤其保險業投資海外時,面臨避險和匯兌風險的挑戰,若政府調整相關政策,將能有效釋放金融業潛力,業者必然能找到長期獲利的途徑,也進一步推動臺灣資源與實力的國際化發展。
勤業衆信數位轉型服務負責人溫紹羣資深執行副理經理表示,這種市場經濟導向的思維同樣適用於綠能產業,他表示,以日本爲例,即使並未對綠能設定固定價格,而是回到市場經濟、由市場自由運作,民間即能根據市場需求創造足夠的收益,進而激發技術和商業模式的創新。反觀,若欠缺市場經濟自由,反而可能限制業者的創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