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業》在中製造→由中製造 宏利資管:陸企轉型ing

謝企剛表示,大陸的製造業不斷增長及變化。其經濟規模在2021年約爲4.9兆美元,位居全球之冠(佔比超過30%),而美國和歐洲各佔約16%。儘管大陸經濟規模龐大且佔據主導地位,其製造業國內生產總值仍展現增長動力,在2020年至2021年及2021年至2022年年增率分別爲9.8%和7%。大陸從生產玩具和紡織品,到目前領先於電動汽車(EV)、太陽能設備和鋰電池的生產,反映了其國內企業的適應性和前瞻性思維,亦證明了大陸有潛力推動這些專業領域的進步和發展。

謝企剛分析,眼見勞動力成本上升,我們亦觀察到一個從「在中國製造」轉型至「由中國製造」的趨勢。大陸企業正轉向國際化,包括在海外建廠及向外轉移生產基地,以緩解本地勞工或環境成本上漲等問題。例如一些企業正在墨西哥和印度建廠,這讓中國製造商能夠運用這些市場本身的經濟優勢,同時避開大陸國內成本上漲和地緣政治風險等影響業績的因素。

對於人工智能(AI),謝企剛說:人工智能供應鏈方面,我們看好大陸和臺灣的硬體企業,以及涉足人工智能基礎建設和應用程式的軟體公司。隨着硬體產業的急速發展,軟體先驅已開始研發本土開放式人工智能,例如將人工智能融入不同的產業應用。我們繼續看好擁有強大客戶基礎的軟體龍頭企業,其可受惠於人工智能應用程式未來所產生的訂閱制收入,亦代表着效率和成本降低的新時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