嚴凱泰上班首日桌擺15封辭呈 翻轉中興替臺灣汽車工業裝輪子

▲嚴凱泰最後一次在公開場合露面是2017年年底的臺北車展,圖爲他出席裕隆公司股東會。(圖/記者林潔玲攝)

記者黃翊婷/綜合報導

裕隆集團董事長嚴凱泰3日下午在臺北榮總食道癌辭世,享年54歲,回顧他從被人戲稱敗家嚴到少主中興的傳奇一生,其實在1990年從美國返臺接班裕隆副總時,上班第一天桌上的30封公文中就有15封是辭呈,但他秉持雙親理念「要爲中華民國汽車工業裝上輪子」,並以一款Cefiro寫下55億的神話

嚴凱泰4歲時就把裕隆工廠當成遊戲場,當時他就知道自己喜歡汽車,也知道自己總有一天會接班,於是14歲就獨自一人前往美國學習企管,並在11年後回國接下裕隆副總一職;2011年他接受《Cheers快樂工作人雜誌》專訪時提到,1990年7月1日上班第一天桌上就躺着30封公文,其中有15封是辭呈,加上1993年到1995年連年虧損,股票甚至被大入第二類股,那時候一度還被戲稱爲「敗家嚴」。

不過,嚴凱泰並未因此氣餒,還將「敗家嚴」當成自嘲的用詞,試着導入「霹靂馬」(Primera)車系注入年輕新血,雖然推出後成功吸引青年族羣,卻在中型房車版圖中嚐到挫敗,1995年他改實施「遷都三義、廠辦合一」策略,並引入Cefiro實現國產化,靠着2.0L房車搭載V6引擎、媲美勞斯萊斯的靜肅性等特質吸引消費族羣,創下連續2年銷售冠軍,裕隆也從1996年開始轉虧爲盈,1997年時更是獲利超過55億臺幣,這才從敗家子變成「少主中興」。

▲嚴凱泰的母親吳舜文被封爲是「中華民國第一位女實業家」。(圖/CFP,下同)

而裕隆集團的核心價值「要爲中華民國的汽車工業裝上輪子」,其實是來自父母慶齡和吳舜文的遺志,嚴凱泰曾提到,這句話是家族的使命,自己幾乎可以說是從小耳濡目染,於是在事業逐漸步上軌道之後,他決定在2008年投入發展自有品牌納智捷,雖然進軍大陸銷量不如預期,成立10年就虧損將近百億元臺幣,但他2017年接受《鏡週刊》專訪時表示,「這是父母的遺願,我一定要堅持到底,過程一定有起伏、有上下,對我來說,這都不是重點。」

▼▲嚴凱泰忙於事業仍相當愛家,2015年時曾說過,最大的娛樂是和妻子一起陪女兒散步游泳

然而,2016年4月嚴凱泰在醫院檢查發現呼吸道腫瘤,同年5月隨即進行手術切除,一場大病整整暴瘦13公斤,修養將近1年才宣告病癒,但2018年6月裕隆召開股東常會時,卻以「腿傷不便」爲由請假,夫人陳莉蓮也未現身,再次傳出消息卻是因爲食道癌辭世。

嚴凱泰在生命的最後時刻留下13字遺言,「一切從簡,請大家讓我安靜地走。」裕隆集團也在3日晚間8時發出聲明稿,表示治喪事宜將遵從遺願,「不發訃文、不辦公祭、不設靈堂、懇辭花禮,敬辭來自各界的致意。」未來將由集團副董事長陳國榮協助嚴陳莉執行長(首次冠上夫姓)共同經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