雁默專欄》既然「互不隸屬」 當然就有「叛亂政權」

大陸駐法大使盧沙野日前稱臺灣政權是「叛亂政權」。(大陸駐法大使館)

大陸駐法大使盧沙野稱臺灣政權是「叛亂政權」,讓很多人不開心,抨擊駐法使節是「外行人」卻妄議兩岸事務。此外,還批評此論與大陸的「融統」、「和統」戰略背道而馳。

對臺灣「斷交部」的駁斥,大陸網民不怎麼在意,倒是對蔡正元的「不爽」很不爽,不少網民甚至否定蔡是寬泛意義上的「統派」,認爲應該將之歸類爲「華獨」。

公平地說,身爲中國國民黨黨員,蔡正元抨擊盧沙野的「叛亂政權」一說,理直氣壯,沒毛病。然而,要論北京戰略矛盾,那就昧於現實了。

論歷史,當前的兩岸現狀是國共內戰的遺產,互相指對方爲「匪」很正常。對國民黨而言,中國擺脫帝制之後,是先有「民國」,纔有「共和國」,叛亂政權是後者;但對共產黨而言,勝利者是「共和國」,叛亂政權是失敗的「民國」。

問題不在於誰是叛亂政權,而在於「兩國論」,若中華民國秉持初衷,按法理行事,一心求統,那麼歷史問題可以擱置,也可以化解,但若一心求獨,連炎黃子孫都否定,那歷史問題就會被放大,無法擱置,更無法化解。

論現實,國共和解後,共產黨不曾稱國民黨政權爲叛亂政權,直到賴清德將兩國論公開化,才稱民進黨政權是叛亂政權。而誠如蔡正元所云,處理叛亂政權就是要用武力,那麼據此回頭理解盧沙野發出的信號,就很清楚了。

統一問題,以往大陸是強調「不放棄武力」,但在520後,現在顯然轉而強調「不放棄和平」,什麼意思呢?意思就是前者以和統爲主,和不了才用武,相對地,後者是以武統爲主,但在用兵之前,仍存一絲和平解決的希望。

倘若中國國民黨有能力解決臺獨,並真心反對兩國論,兩岸不會有什麼叛亂政權,但國民黨做不到,共產黨只好自己出手。你讓共產黨自己出手解決兩國論,自然就會有「叛亂政權」,因此,盧沙野之說,也沒毛病。

盧沙野此論當然不是「個人意見」,而是以「共和國政府」的立場,對着法國與歐洲攤開歷史與法理──兩岸並未結束內戰,臺灣問題是中國內政,任何外力干涉都不符合國際法理要求。

當然,中國國民黨也可以稱「共和國」是叛亂政權,回到蔣介石的主張向國際社會喊話,中華民國追求統一,我纔是正統。但問題就出在這裡,你黨會這麼做嗎?

無論對民國,或對共和國而言,賴清德的臺獨政權就是叛亂政權,因爲他背叛了他所宣示效忠的《中華民國憲法》。論歷史論現實,中國國民黨就是「中國黨」,不如此自我定位,你黨兩面不是人,統不了,獨不了,換屆選舉也贏不了,熟知歷史的現實主義者如蔡正元,心裡應該最清楚輕重與敵友。

簡單說,北京已經調整了和武戰略的比重,硬大於軟,而外交領域向來是「硬的一手」,駐外使節自然不會對臺灣客氣。而兩岸知情者都應有一致的結論,即當前的局面,是因爲「軟的一手」無效,國共兩黨對此都有失策之責,亡羊補牢之方,唯有「硬大於軟」。

不帶情感看問題,我們應該認清的是,臺灣爲了維持現狀,爲了拖時間實現獨立,主要的戰略就是「找外援」,而有作用力就有反作用力,因此可說,逼出「叛亂政權說」的,正是我們自己。

正因此,拿和統與融統說事,只能說明我們自己反獨不夠力,北京無奈只好自己出手。大家都知道,此前臺灣問題不是大陸亟欲解決的問題,訴諸武力也是大陸最不願意乾的事,所以纔有和統與融統,而這條道路目前並不順利。

盧沙野並不是隨便說說,美國與臺獨想炒作「聯合國2758號決議」,這是「共和國」絕無可能讓步的外交議題,所以必然要將歷史問題拿出來正告國際社會,兩岸內戰還沒結束,臺美想搞兩國論,那就重回武力對決。

無論如何,我仍認爲蔡正元是統派,因爲他正確指出中共對臺灣問題太軟,而也只有統派會這麼想。

此外,正所謂「愈獨愈統」,賴清德是務實的統一工作者,統派10年完成不了的事,賴只需要1個月就「搞定」,真是如假包換的「統神」。

先談「炎黃子孫」,再談「叛亂政權」,兩岸統一的火車確實已啓動,臺灣內部許多立場自相矛盾的中間派,也是時候選邊了,別再寄希望於北京的善意還能讓你混水摸魚。(作者爲專欄作家)

※以上言論不代表旺中媒體集團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