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西興賓:持續把甘蔗“吃幹榨盡”

本文轉自:光明日報

【在這片遼闊的土地上64】

初春時節,走進廣西來賓市興賓區鳳凰鎮,迎風搖曳的蔗林一望無垠。蔗海里,一臺臺聯合收穫機、蔗葉粉碎機、打捆機等正在作業,景象喜人。

鳳凰鎮黃安村甘蔗種植大戶餘才庫駕駛聯合收割機來回穿梭,不遠處,插着指示牌——來賓市國家現代農業產業園黃安優質“雙高”糖料蔗基地。

“雙高”,即高產高糖。

全國三勺糖,兩勺出廣西。“甘蔗地裡長出的城市”來賓,糖產量佔廣西的1/6,而興賓區糖產量又佔來賓半壁江山,該區甘蔗相關“甜蜜產業”規模超過80億元。

餘才庫自己,便是這“甜蜜產業”的受益者:2015年,他大學畢業返鄉種甘蔗,如今已成爲種植大戶,還成立了農機專業合作社,年收入有450萬元。

興賓的“甜蜜產業”,是如何打造的?

興賓區糖業發展局幹部譚仕勇打了一個比方:“我們把甘蔗送到3個‘車間’,分別對應一二三產業,並持續向高質量攀登,把甘蔗從頭到尾‘吃幹榨盡’。”

“第一車間”是田間,以良種促進甘蔗產量提升。

以前,種甘蔗是刀耕火種,如今,手握良種,從“根”開始!

走進來賓市國家現代農業產業園的良種繁育推廣基地,原種、組培苗瓶苗、生根培苗、叢栽苗、假植苗、雙芽段脫毒種苗、甘蔗品種……甘蔗脫毒種苗生產全過程一覽無餘。

黃祖明是鳳凰鎮富堯村最早種植糖料蔗脫毒、健康種苗的農戶,他指着連片的甘蔗林告訴記者:“以前的普通品種,畝產量只有5噸左右,改用優良品種後,畝產量達6至7噸,每畝甘蔗可增加收入1200元。”

在興賓,甘蔗畝產六七噸並不鮮見。目前當地甘蔗良種覆蓋率接近100%。

“第二車間”是生產,實現製糖產量和質量雙提升。

在來賓東糖鳳凰有限公司的車間外,一輛輛載滿甘蔗的大貨車依序排隊卸貨。走進生產線,放眼望去卻空無一人。

“甘蔗從進場、裝卸、破碎、壓榨、澄清、蒸發,全流程均實現了自動化生產,在中控室看着大屏幕就可以操作。”公司總經理陳進介紹。

“前段時間,我們增加了煮糖罐強制攪拌裝置,成功解決了‘糖濃不起來’的技術問題。”陳進告訴記者,“煮製出來的糖膏顆粒大小均勻,爲分蜜提供了優質的糖膏,減少篩糖過程的糖分損失。”

在興賓,“甜蜜事業”越釀越甜,有白砂糖、赤砂糖,還有特色糖、功能糖、營養糖……上一個榨季,興賓區的企業混合產糖率達13.21%,同比提升0.49%。

“第三車間”是產業鏈,實現“吃幹榨盡”。

在興賓區良江鎮草凌村的甘蔗地裡,剛收割完甘蔗的蔗農覃天貴駕駛摟草機來回作業,機器所到之處,散亂在地的蔗葉被快速收集成堆,統一放置於蔗壟邊上,等待裝車,隨後被運往新能源公司發電。

“與以前不一樣了,從地裡耙出來的甘蔗葉是寶貝,青葉可以製成飼料,黃葉可以製成發電燃料,剩下的壓縮加工成生活用炭。”良江鎮人大主席韋必錚介紹,這能提升蔗葉資源利用價值,實現經濟效益與生態效益雙贏。

甘蔗渣能變成什麼模樣?原料渣進入生產線,施壓、成型、切邊、除塵、檢驗、包裝……在福斯派環保科技公司生產車間內,廢棄的甘蔗渣經過降解後,被製作成可降解的環保新餐具,2023年產值達4億元,增長了40%。

在興賓,一根甘蔗“旅途”被拉得很長,形成了一條“甜蜜產業鏈”:榨糖時產生的渣用於發電,粗蔗渣製漿造紙,蔗葉和尾梢能成爲高品質飼料,濾泥變成有機肥,廢糖蜜生產酵母,廢水處理後灌溉農田……

“現今,我們建起了‘甘蔗樓’,買起了‘甘蔗車’,過上了甘蔗般甜蜜的小康生活。”龍年新啓,說起甘蔗,興賓區遷江鎮雅山村甘蔗種植大戶石盤文喜於言表。

(本報記者 周仕興 王瑾雯 本報通訊員 韋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