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語即世界:言語讓人擁有了記憶和未來
記得電影《滿江紅》裡,一羣人爲了得到岳飛留下的最後詞句前赴後繼的獻出了生命,姑且不論是否尊重歷史,單從基本的理性角度看,人們都不免會問一句“值得麼”?
最近還有一個脫口秀演員,因爲一些話語,捲入了一場紛爭,拋開具體事件不說,同樣也會帶給人一些思考——說出的話真的那麼重要麼?重要的需要用現實當中的東西去交換,難道話語不過只是上嘴皮子碰下嘴皮子而帶出的聲帶摩擦麼?
當然說什麼一諾千金之類的話,都是在渲染人說出的話有多麼重要,但究竟重要在何處?可能這個問題會有很多種解答——歷史的、文化的、社會的等等,相信每個角度都會帶來一些有趣的洞見。
著名的心理學家維果茨基的《社會中的心智》提供了一個在人心智發展過程中所獲得的對言語重要性的解讀,也是在心理學層面給出了一個非常有效的解答。
維果茨基發現,伴隨着語言的發展,人的心智會出現一次躍遷,在這之前,行爲要優先於語言。大多數還未獲得語言能力的嬰兒,在探索世界的時候,是使用他的行爲,也就是他們並不會規劃要怎麼做,而就是直接去做。這個階段跟動物的區別不大,嬰兒無法控制自己的注意力,更多的是被自然環境的刺激所吸引。
促成躍遷的,是語言能力的發展。維果茨基在一個實驗之後是這樣評述的:兒童在嘗試完成一個目標時不僅僅是用動作而且還說話。這些言語是自發說出的,在整個實驗過程中持續無中斷。隨着情境越來越複雜或者目標越來越難以達到,說話會增加,也更持久。
這個現象人們並不陌生,在某個年齡段的孩子,都會呈現出這樣的特徵,比如他們一邊在搭積木,一邊在嘟囔着,這一塊要放在這裡,那一塊要放在那裡,言語幾乎是跟他的行爲同步的,彷彿他在進行一場聲音對行爲的直播。
維果茨基對此的解釋是,兒童的言語和行爲在完成目標過程中都扮演了同樣重要的角色,他們的言語和行爲是直接用來解決問題的複雜心理功能的組成部分。情境所要求的行爲越複雜和解決方法越不直接,言語就越重要,有時言語是如此重要,如果不允許兒童使用,他們就無法完成任務。
看看成年人的世界就知道,很少有人會停留在那個自言自語的階段,兒童會逐漸熟練的掌握語言這個工具,並開始利用它對事物進行有效的操控,同時控制了其自身的行爲,進而語言開始內化,變成一種無聲的自言自語,也就是思考。
語言不再是對行爲的一種描述,人可以通過語言內化成爲的思想工具將過去的事情存儲爲記憶,也將未發生的情況進行脫離行爲的模擬。至此,言語除了現有的反映外部世界的功能外,還有了計劃功能。
說的更誇張一點是,人通過語言,掌握了一種脫離現實、超越空間和時間的能力。語言可以記憶,語言可以計劃,語言可以假設,語言也可以幻想。於此同時,語言的另一種功能,也就是人際交流也由此確定了其最基礎的功能——在人際間表達彼此的行爲趨勢。
可以說,言語本身就是一種魔法工具,但其本源就是來自於人對自身行爲描述以及控制的努力。雖然成年之後,人們學會了言不由衷,但言語最終還是會在某一個維度上與說話人的行爲有着相當程度的匹配。
不僅如此,在語言的加持之下,人可以在頭腦中構建一個略微抽象的世界,向前可以將記憶和想象融合,向後可以讓計劃和希望共存,在現實的宇宙之外,出現了一個融合了人思想的言語世界,那裡有人真實的經歷,也有着作爲人更爲獨特也更寶貴的思考能力,言語不僅創造了一個宇宙,言語本身就是一個宇宙。
那麼嶽元帥臨終的一首詞重要麼?值得幾條人命拼死想換麼?在他們心中,換回的可能不是一些字組成的句子,而是換回了一個有着岳飛的世界,一個迴盪着其錚錚精神的宇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