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聽力語言學會 讓世界「聽」見與看見!

臺灣聽力語言學會及相關專業人士的努力奔走下,中華民國名字國旗,又再一次被全世界所看見。

國際語音聲學會(The International Association of Logopedics and Phoniatrics, IALP)在睽違33年之後,再次來到亞洲舉辦世界大會,並由臺灣聽力語言學會取得本屆第31屆國際言語音聲學會世界大會(以下簡稱「IALP 2019」)主辦權。而在年會開幕當天,由臺灣聽語學會會長葉文英帶領團隊,以及臺灣培育第一屆畢業生陳怡仁語言治療師,舉着臺灣的中華民國國旗進場,迎得現場上千名來自超過45個國家的語言專家學者的熱烈鼓掌歡迎。

這場在8月18日至22日舉辦的世界性年會,由來自各國的語言專家學者,在爲期5天的會議中,透過專題演講、近400篇的論文發表,分享在聽力語言治療領域研究成果

國際語言語音聲學會由首席語言治療師Dr.Emil Froeschels於1924年成立,是全球針對聽力語言治療領域中,最具規模的學會組織。其宗旨是在發展聽力、語言障礙診斷、治療、復健及預防等各方面服務品質教育水準人員訓練,並將相關知識推廣至普羅大衆。該學會每3年舉的世界大會,是一個重要平臺,供各界學者專家、產業與政府人員經驗交流、知識分享。

臺灣聽力語言學會長期致力促進國內、外聽力、語言病理專業人員,在臨牀學術研究進行交流,並鼓勵在國際學術舞臺發表國內聽力、語言病理研究結果,成功爭取到IALP 2019的主辦權,這是繼1986年IALP在東京舉辦後,歷經33年的等待,再次移師到亞洲舉辦,更是臺灣第一次舉辦此次大會,成功號召上千名的國內、外學者響應參與。

且更難爲可貴及受矚目的是,在爲期5天的會議中,除了進行近70場研討會、論文發表及論壇議程外,更有世界衛生組織(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 WHO)的代表—Dr. Shelly Chadha進行的專題報告(Global Action for Hearing),以及臺灣本土博士李佳穎女士、美國科羅拉多大學博爾德分校語言與聽力科學系教授專攻中樞聽覺評估策略的Anu Sharma、專研習語前語音區辨的Christine Yoshinaga-Itano…等在世界言語音聲學術界,具有重量級地位的學者參與,突顯出臺灣聽力語言學會在專業領域方面的長期努力,已倍受國際上的肯定。

身爲IALP 2019大會主席,同時也是中山醫學大學語言治療與聽力學系主任暨臺灣聽力語言學會副理事長蔡孟儒教授表示:「本次的大會主題—《支持溝通參與的創新》,涵蓋了『言語和語言評估:跨文化適應』、『強迫移民對溝通與社會適應的影響』與『支持溝通的創新』…等,將橫跨不同領域,透過各個領域專業知識的討論與分享,探索聽力語言未來發展趨勢,期盼透過學術交流,造福社會。這也是臺灣登上國際舞臺的重要時刻,期許透過這次大會的舉辦,讓國內學者多與國際學者切磋機會,彰顯臺灣在專業領域的成果績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