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州今年將完成200個老舊小區微改造

創新推動垃圾分類 凸顯嶺南文化特色

圖爲越秀區五仙片區經過微改造的街巷石板路乾淨整潔。

截至今年4月底,廣州共推進老舊小區微改造項目274個、30.3平方公里,投入財政資金7.4億元,惠及居民近100萬人。

圖爲越秀區五仙觀片區經過微改造的街巷,石板路乾淨整潔。

廣州日報媒體記者廖雪明?攝

在老舊小區微改造工作中,廣州不只是着眼於物質空間的改造,而是落實以人民爲中心的發展理念,構建黨建引領、政府服務、居民自治、社會組織、專家學者參與的工作格局,將空間改造與社區治理結合、物理提升與精神重塑並舉,以匠心精神打造一批高品質的老舊小區微改造示範項目,切實惠民生、促發展

文/廣州日報全媒體記者杜娟?通訊員穗更新宣

城市更新工作一直備受關注,記者昨日從市城市更新局獲悉,在已公佈《廣州市2018年城市更新年度計劃(第一批)》安排市財政資金3.5億元、223個項目納入改造的基礎上,今年還有第二批城市更新計劃,以老舊小區微改造項目爲主,全力以赴完成2018年200個老舊小區微改造。

今年的老舊小區改造計劃有不少新的特點,將選取試點結合老舊小區改造,創新推動垃圾分類;同時改造過程中注重保護城市肌理,凸顯嶺南文化特色。

投入逾7億元?惠及近百萬人

2015年12月中央城市工作會議以後,廣州市委市政府率先部署開展老舊小區微改造。

2017年底,廣州被選爲全國老舊小區改造試點唯一一線城市,進一步探索可在全國複製推廣的經驗

根據計劃,廣州將對2000年前建成的環境條件較差、配套設施不全或破損嚴重、無障礙建設缺失、管理服務機制不健全、羣衆反映強烈的779個老舊住宅小區分3年推進改造。其中,1980年以前建成的、羣衆反映強烈的以及位於中心城區重點區域主幹道、鐵路、機場、高鐵站周邊的老舊小區優先納入改造計劃。

截至今年4月底,共推進老舊小區微改造項目274個、30.3平方公里,投入財政資金7.4億元,惠及居民近100萬人。

根據已公佈的《廣州市2018年城市更新年度計劃(第一批)》,165個老舊小區微改造項目納入其中。而第一批年度計劃中安排市財政資金3.5億元,其中投入老舊小區微改造項目的資金共計2.31億元。

市城市更新局有關負責人透露,今年第二批城市更新計劃正在擬定中,待市政府審議後會正式公佈。今年要全力以赴完成200個老舊小區微改造項目;高標準高質量做好全國老舊小區改造試點工作總結形成可複製可推廣的經驗;此外,還將紮實有序實施老舊小區微改造三年行動計劃,切實改善民生。

11月前基本完成5個試點項目

按照全國老舊小區改造試點工作安排,廣州有5個試點項目,要在今年11月底前基本完成建設。該負責人表示,市城市更新局將與越秀區、荔灣區天河區政府共同推進試點項目建設,確保於年底完工,形成示範。

此外,還將督促各區完成200個老舊小區微改造項目居民意願徵集、方案編制、招投標、開工建設,年底前保質保量完成改造,同步做好2019年計劃項目的前期工作,爲2019年老舊小區微改造工作打好基礎。

爲此,城市更新部門將對項目加強督辦巡查。定期對項目方案設計、開工建設、資金使用等情況進行巡查、抽查並通報進展情況,5個試點項目、重點區域範圍內的項目將重點檢查、重點督辦。年度項目開工率、資金執行率滯後於計劃50%的,在市城市更新工作領導小組會議上予以通報。

探索引入有機智能的垃圾分類工作機制

市城市更新局有關負責人表示,今年的老舊小區改造有不少新特色。

首先,將結合老舊小區改造,創新推動垃圾分類,在舊小區改造過程中探索引入有機、智能的垃圾分類工作機制,選取梅花路小區、蘭蕙園小區等老舊小區開展試點,創新推動垃圾分類工作。

此外,廣州大多數老舊小區所處的區域、地段重要,779個老舊小區中,約75%位於中心城區,有些還屬於歷史文化保護街區範圍。在改造過程中將更加註重保護城市肌理、歷史人文風貌,創新合理利用路徑,發揮歷史建築使用價值,使老舊小區整體外觀與周邊環境和諧共融,突出歷史與現代交融的都市風貌,凸顯嶺南文化和城市特色,打造精品項目、特色項目。

市城市更新局有關負責人表示,將通過老舊小區微改造着力探索共建共治共享模式。一是推行工作坊制度。對鹽運西社區與廣州美院共建的微改造工作坊模式加以總結推廣,促進政府、居民、專家、社工等多元主體全過程零距離協商共治,實現“微改造、大和諧”。二是會同相關部門制定落實共同締造理念推進老舊小區微改造的相關指導文件,通過結對共建等方式加強社區黨建,以黨建引領探索自治、共治、德治法治四治一體”的社區治理體系建設。三是組建專家班子、義工隊伍。遴選老舊小區微改造政策、規劃、設計、建設等方面的專業人才,組成專家庫,提供專業顧問指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