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行的央行」敦促各國決策當局 須精進能力跟上AI發展腳步

國際清算銀行(BIS)有「央行的央行」之稱。路透

有「央行的央行」之稱的國際清算銀行(BIS)表示,各國央行在引領經濟與金融體系轉型時,迫切需要「精進」處理人工智慧(AI)所帶來挑戰與機遇的能力,各國央行應該接受AI帶來的好處,但也強調在設定利率時,不該以科技取代人類。

BIS在25日發佈2024年BIS經濟年報的特別章節,是首份討論AI世界快速進步的主要報告,呼籲全球金融當局必須瞭解,需要跟上生成式AI帶來的創新浪潮。

BIS已在推動數個使用AI的實驗,認爲AI可能是許多活動的「局勢翻轉者」,對更廣泛的經濟和金融體系造成「深遠影響」,呼籲各國央行迫切需要精進能力,「最近的證據顯示,AI會直接提高需要認知技能的任務生產力,並以中國大陸螞蟻集團爲例,指稱螞蟻集團使用大型語言模型(LLM)協助編寫程式碼,提高生產力55%。

美國聯準會(Fed)已開始瞭解如何在營運中使用AI,但官員仍審慎推動,現階段不考慮納入於任何政策研究。英國央行今年表示,正使用AI「支持並強化」能力,例如預測經濟成長、銀行業壓力及金融危機。英國金融時報(FT)最近也揭露,歐洲央行(ECB)已開始使用AI加速許多行政作業,包括起草簡報、摘要銀行數據、撰寫軟體程式碼及翻譯文件。

不過,BIS對AI的通膨影響似乎較不確定,認爲可能提高勞工生產力,從而抑制通膨,但也可能會提振需求,推升物價。該機構呼籲決策當局須利用AI的龐大力量以即時監控數據,「提高」預測通膨的能力,還能協助偵測洗錢。

BIS在點出各國央行運用AI的好處之餘,也提醒有好幾個潛在風險,包括提供不正確資訊的影響、可能遭駭客攻擊,以及大量金融機構採用同一套演算法可能衝擊金融穩定,「要處理這些新挑戰,各國央行必須升級自身能力,不管是作爲見多識廣的觀察者、還是這項科技的使用者。

BIS也表示,AI能取代央行官員的程度有其極限。創新樞紐主管史金絲莉(Cecilia Skingsley)認爲,新的AI模型應能降低重蹈覆轍的風險,但這些模型未經測試,可能讓人「產生幻覺」,意味着AI不應成爲機器人利率制定者,由於借貸成本在社會中扮演關鍵角色,「我們希望讓由人類負起(判斷)的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