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行祭第五波不動產信用管制 專家:這族羣首當其衝

高力國際業主代表服務部董事黃舒衛表示,去年由於俄烏戰爭開打,開啓有史以來最大的貿易制裁,間接加劇全球通膨現象,但到今年5月已經出現明顯緩解。5月美國的消費者物價指數月增幅已經從0.37%降到0.12%,通膨趨緩、經濟疲軟,因此美國聯準會的升息動作進入留校察看的階段。

黃舒衛分析,而臺灣同時要面對出口總值連八黑、經濟成長率「保2」的艱苦作戰,再加上消費者物價指數年增率從年初的3%跌到五月的2.02%,預估第四季還會降到2%,如果美國暫停升息,臺灣確實沒有獨走的需求,所以升息動作也同步進入觀望期,房貸族雖可稍喘一口氣。

不過黃舒衛提醒,但聯準會的會後所公佈的未來利率政策仍鷹,外溢效果不容小覷,建議要做好房貸利率持續緩升的心理準備。

黃舒衛分析,從去年第二季開始,升息、地緣政治、打炒房等內外壓力確實讓房市降溫,交易量年減超過2成,但由於國內遊資量仍大,而平均地權條例鎖定打擊預售市場之後,加速買盤轉進價格彈性更大的中古屋;再加上新案成本居高不下,更使房價難跌,間接刺激高資產的置產抗通膨的需求,也形成這次加碼選擇性信用管制,針對自然人購買特定地區住宅房貸成數管制的新措施,首當其衝的就是雙北市等高價區的換屋族。

黃舒衛預期,今年建物買賣移轉登記棟數,將會萎縮到2016年25萬棟左右的水準。

黃舒衛認爲,升息壓抑房價的效應,已經出現邊際遞減,從美國的S&P Case-Shiller房價指數走勢來看,去年六月房價全面走軟,但對比成屋銷售率超過兩成,今年1月開始房價全面反彈。臺灣方面,下半年有大選、地緣政治衝突的特殊因素,再加上平均地權條例、限貸令越箍越緊,價漲量縮格局,對建商的銷售去化絕對不利,建議消費者要特別注意個別經營者的財務及業務韌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