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行聯手香港金管局推出“跨境理財通2.0”等六項措施

21世紀經濟報道見習記者 張偉澤 香港報道

香港特別行政區財政司司長陳茂波於1月24日亞洲金融論壇記者會上表示,香港金管局與中國人民銀行聯手推出六項深化內地與香港金融合作舉措,涉及金融市場互聯互通、跨境資金便利化以及深化金融合作等多個方面。

這六項措施可概括爲“三聯通、三便利”,分別是:一、將“債券通”項下境內債券納入香港金管局人民幣流動資金安排的合格抵押品;二、進一步開放境外投資者參與境內債券回購業務,支持所有已進入銀行間債券市場的境外機構參與債券回購;三、粵港澳大灣區“跨境理財通2.0”落地;四、港澳居民在大灣區購房支付便利化措施;五、以深圳爲首個試點,推動跨境徵信合作;六、深化數字人民幣在香港跨境試點。

香港金管局總裁餘偉文透露,“債券通”機制下內地債券納入香港金管局人民幣流動資金安排合格抵押品、“跨境理財通2.0”這兩項措施,定於今年2月26日落實。

餘偉文表示,此六項措施於2023年12月底在北京敲定,有關措施旨在滿足業界及市民需求,其中,將“債券通”項下境內債券納入香港金管局人民幣流動資金安排的合格抵押品的安排,是首次在離岸市場確立境內債券的擔保品功能。

根據有關安排,參與人民幣業務和債券通北向通的認可機構,可向香港金管局抵押合資格債券,以獲得人民幣日間、隔夜、1日及7日流動性支持;合資格擔保品範圍,由原先的離岸債,擴大至中國財政部及政策性銀行於在岸市場發行的人民幣債券。

截至2023年底,共有882個國際機構投資者透過“債券通”進入內地市場,2023年的日均交投量超過400億元,較2022年上升近25%。國際投資者持有國債、政策性金融債等在岸債券規模已超過3萬億元人民幣。

而對於“三聯通”中的“跨境理財通2.0”,資金閉環管理的這一基本框架不變,個人投資者額度由100萬元升級至300萬元;合格投資產品範圍、投資者准入條件、宣傳銷售安排等都將作出優化,參與機構範圍將由銀行擴大至券商。其中,“北向通”產品範圍由原來的低至中風險及簡單理財產品,額外增加人民幣存款產品,同時將“‘R1’至‘R3’風險等級”公募證券投資基金範圍拓展爲“‘R1’至‘R4’風險等級”公募證券投資基金,不包括商品期貨基金。

陳茂波對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表示,跨境理財通擴容措施是推動香港與內地互聯互通其中一個重要工作,跨境理財通擴容更凸顯出香港作爲獨特平臺的作用,一方面國際資金可以通過香港投資內地,內地投資者也可以投資香港。跨境理財通擴容措施能夠鞏固香港國際金融中心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