藥物資料分析師下鄉種田 力拚覆育百年臺灣稻

藥物資料分析師高泉翔2017年開始覆育臺灣稻「烏尖」,目前已有不錯成果。(高泉翔提供/黃婉婷桃園傳真)

由於古早稻取得不易,高泉翔費了一番苦心才總算獲得珍貴種源。(高泉翔提供/黃婉婷桃園傳真)

爲一睹百年古典名種風采,46歲的高泉翔從臺北下鄉至桃園市新屋種稻因緣際會下取得臺灣稻烏尖、花螺品系種子,浸種後發芽率奇蹟似高達50%,成功將種源留在新屋,2021年計劃在埔頂農村生活體驗園區,以無肥無農藥方式種植近50坪的臺灣稻,推廣純正臺灣米的滋味

過去就讀中興大學農藝學系的高泉翔解釋,現今廣爲臺灣人食用的米,爲日本神力龜治配種而成,又可稱做蓬來米,但種植過程中需大量肥料及農藥來維持生長,臺灣本土稻種雖具生命力強又不須過多化肥,卻因不受日人喜愛,目前種子仍封存於種源庫,永不見天日。

有鑑於農業化工業緊密結合,育有1子的他現職雖爲藥物資料分析師,但爲讓孩子吃得健康,憑藉過往所學在新屋農村購地種稻,採用無毒友善耕種,打造有機循環農田,更在2017年在母校教授陳宗禮的協助下,取得烏尖,花螺等古早稻共50顆種子,開啓覆育之路。

覆育過程中,高泉翔將種子浸泡3天,發芽後再移到土壤中成長,種植過程中不添加化肥與農藥,歷經插秧、澆灌、抽穗等過程,總算小有收穫,目前育成的種子被他珍藏冰箱,每年固定在30坪大的基地種植一次,確保種源穩定。

高泉翔說,古早稻具有真正臺灣米的風味,且相對適合臺灣的氣候土宜,在未來的改良和育種計劃中能有顯著貢獻,未來將在埔頂農村生活體驗園區持續種植,短期將以農村教育爲主,宣導無毒有機的友善農法,待覆育有成將推廣於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