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反常態的生死之觀:在馬達加斯加看"夢之陵墓"

不少人覺得,人生最痛苦的事莫過於人死了,錢卻沒有花完。然而,馬達加斯加馬哈法利人卻堅守與這完全相反的一個傳統,他們要用一輩子時間積攢財富,放到死後再花。

馬哈法利人是生活在馬達加斯加西南的民族,人口約15萬。記者一行進入馬達加斯加南部後,經常可在馬路邊樹林中看到一棟棟色彩繽紛、結構堅固的大型“宅院”,排場要比村落裡的小茅屋大很多。不過,這些氣勢宏偉,外牆繪滿豔麗圖畫的“宅院”原來竟是馬哈法利人的陵墓導遊介紹說,利用終生積蓄在死後實現生前願望的習俗,在馬哈法利人的殯葬文化中體現得尤爲透徹。騎着摩托車飛馳的先生、趕着上百頭瘤牛進村大爺、在岩石上凝望大海女士或者駕船出海的船長等等,生前未能達到的種種目標,馬哈法利人都喜歡直接繪在陵墓上。沒有見過飛機,從未坐過寶馬汽車,渴望當一回國家總統或者想去非洲看一眼大象,都可以有!只要在死後把夢想畫出來即可。

馬哈法利人的民宅多半是樹枝稻草泥土牛糞混合搭建的簡陋小屋,高不到兩米,面積只有10多平方米,既沒水也不通電。所以,要建造一個面積達30至50平方米、水泥磚石結構的“夢之陵墓”,就要耗盡畢生積蓄。當地的一位長老在103歲高齡去世,他的陵墓是一艘面積達300平方米的三層藍白巨輪”,這艘承載其人生夢想的船上船炮、船錨、信號塔一應俱全,船身繪有窗戶海浪海鳥等,據說光是工程花費就接近6500萬阿里亞里(合人民幣約12.5萬元)。由於馬達加斯加農民幾乎都是靠天吃飯,沒有工資,這筆開銷在當地而言就是一個天文數字。但是在長老的家人親友眼裡,這個船形陵墓修得非常值,不僅外形風光,更可助長老在“另一個世界實現夢想”。

沒有穩定收入,靠農牧業爲生的馬哈法利人最直觀、最穩定的財富就是牲畜瘤牛。瘤牛的數量越多代表家庭越富有。如某個家庭的父親離世後,親人會將其遺體停放在家中,建築工按照父親生前願望打造 “夢之陵墓”,家人則要賣掉家裡一半瘤牛用以支付陵墓的建造費用及舉辦葬禮。待陵墓建成,方可舉行下葬儀式。特別讓人驚訝的是,下葬完畢,家人要燒燬其生前居住的小屋。母親帶上另一半瘤牛新建住宅,並依靠這些瘤牛在死後修築自己的陵墓。兒女沒有任何繼承,只能靠自身實力積累瘤牛。特殊的殯葬習俗形成了馬哈法利人上下輩之間極爲罕見的“零遺產”文化。

除了在陵墓上繪製畢生夢想,死者生前的喜好也常常得到體現。在一位生前喜歡坐飛機的死者陵墓上,人們專門爲其打造了一架水泥飛機。記者還在一個陵墓看到一位“電視迷大媽”,在另一個陵墓上找到了耍着雙節棍李小龍村民解釋說死者在世時特別喜愛中國功夫。此外,瘤牛牛角木質圖騰柱也是在馬哈法利人陵墓裡經常出現的元素。根據傳統,圖騰柱是以3、6、9、等3倍數出現的,死者生前的社會階層及名望越高,圖騰柱的數量就越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