猴麪包樹之外的馬達加斯加

平緩的丘陵,稀疏的孤樹,層層疊疊的水田,還有高大的旅人蕉,平直的葉子像一屏屏綠色的芭蕉扇,神氣而又優美地展開在藍天上。那些紅色的、稻秸鋪頂泥屋,錯落有致地點綴在高原上,隱在香蕉林裡,冒着炊煙層次分明地描繪出一幅安詳恬靜的圖畫。這就是非洲第一大島馬達加斯加,一片神奇的土地。

高原小城安其拉貝

安其拉貝(Antsirabe)是馬達加斯加海拔最高的城市街上穿梭往來着色彩豔麗的人力車“pousse-pousse”,車伕的背影是風景的一部分,坐上車子,短短十幾分鍾裡,你會覺得好像瞭解了這個城市很多很多…

我們的馬達加斯加之旅從島上的第三大城市安其拉貝開始。在當地熾烈的陽光下,市中心街區如同歐洲小鎮般寧靜優雅。隨處可見20世紀風格的法式建築旅館郵局教堂或者是市政辦公廳,這些略顯陳舊殖民建築物彷彿仍留在時光深處,無論是殘損或者保存完好,都展現着殖民時代對這個國家的深遠影響。

路邊青春靚麗的啤酒推銷女郎流露着地道的法式風情街角的那家“花宮”旅館更讓人想到巴黎左岸著名的“花神咖啡店。馬達加斯加自1896年淪爲法屬殖民地,到1960年獨立;經過大半個世紀的殖民統治法國文化在這個非洲最大島國留下了無所不在的印記。無論是社會制度、教育體系、語言,還是建築與藝術,西方文化的輸入,令包括安其拉貝在內的很多城市開始了全然不同以往的生活,也改變了馬島風貌

我住的溫泉酒店Hotel des Thermes也是個老古董了,於1896年建成使用,在法國殖民時期曾一度成爲執政官行宮,也是當年法國殖民者舉辦重要活動的場所。幾十年前冠蓋雲集的聚會情景已成追憶,今天只留下這棟氣勢不凡的建築。

漫步在街頭,街上人不多,我注意到沒有一輛公車,原來這座城市竟然沒有公共交通,而在大街上穿梭往來最多的是一種類似黃包車的人力車輛,車身一如馬島建築般豔麗,法文名“pousse-pousse”,英文就是“push-push”,中文翻譯過來倒也形象:推推。甚至還有騎馬者,經過我身邊時問是否需要。我微笑着擺擺手,坐上了人力車,看着法式閣樓尖頂教堂從身邊一一掠過,細細品味這座法式風情與本土氣息並重的城市。車伕們腳步輕快,不管坐不坐他的車子,都會衝你友好地微笑。因這一笑,本應很辛苦的拉車生涯,倒顯得不那麼沉重了。這或許就是當地人樂觀的天性

週日,正好是人們前往教堂做禮拜的日子。當地人對大地和宇宙的敬畏,不是以單一方式呈現的。今天的馬達加斯加,52%的民衆信仰本土宗教,另有41%的人信奉基督教。然而現實則要複雜得多,許多家庭裡既有基督徒,也有萬物有靈論者。接近中午,人們結束禮拜,從教堂中魚貫而出,坐上“pousse-pousse”離去,街道上頓時喧譁起來。此時的紛亂嘈雜正暗示着當地本土信仰的根深蒂固,而這種隱藏着的文明暗流,是走馬觀花的外來者所無從覺察的。

這裡也是著名的手工藝品中心。安其拉貝以盛產寶石聞名,除了常見的各種水晶外,產量多品相好的還包括碧璽剛玉等,只是加工過於粗糙,好好的石頭只能做成圓形或者橢圓形,五顏六色地堆在那裡,未免有些可惜。

安其拉貝出產寶石,和這裡的地質條件有很大關係,自古以來,火山噴發的地質運動形成湖泊與巍峨的山脈,給這個地區帶來寶貴的財富,也帶來了衆多的溫泉資源和富含礦物質的優質水源。我聽說這附近就有兩座美麗的火山湖,於是跟嚮導羅傑前往距離市區7公里的Andraikiba湖,那裡一直是安其拉貝人休閒度假的日常去處。這個地區還有着一些與衆不同的規定:比如住在湖周邊的人家不得食用豬肉,也不可以在湖邊洗衣。據說守護這個湖的精靈是一位懷孕的漂亮女子,很多年前在這裡投湖自盡,她的靈魂便縈繞在湖邊,黃昏時分還會在湖畔附近出沒、閒坐。

我們抵達火山湖時,湖邊嬉戲釣魚孩童鬼魂的傳說一下落了空。看着這些快樂的孩子,我又想起了市中心人力車伕的友善微笑。在生活艱辛的國家裡,宗教信仰指導行爲準則變得普遍,虔誠的人們反而會釋放積極向上的情緒,於是再艱辛的生活也變得簡單而幸福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