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綱:強化反壟斷 斷開支付工具和金融產品不當連接

人民銀行行長易綱說,中國當局強化反壟斷,要求支付迴歸本源,斷開支付工具和其他金融產品的不當連接。(shutterstock)

中國人民銀行(大陸央行)行長易綱近日在中德「金融科技與全球支付領域全景—探索新疆域」視訊會議上致辭時表示,大型金融科技公司「贏者通吃」的屬性可能引發市場壟斷、降低創新效率等。他說,中國當局強化反壟斷,要求支付迴歸本源,斷開支付工具和其他金融產品的不當連接。

易綱表示,應關注對大型科技公司依賴度上升的現象對中小銀行經營活動的影響,以及大型科技公司金融科技服務的集中度過高帶來的操作風險和網路風險。

據《證券時報》報導,易綱表示,中國在金融科技快速發展的同時,也凸顯了一些問題,包括支付機構滲透進入金融領域,提供保險、小額信貸、基金等多種金融產品,提高了金融風險跨產品、跨市場傳染的可能性。

易綱指出,中國監管當局在努力平衡好鼓勵發展和防範風險的關係。一是堅持金融活動全部納入金融監管,金融業務必須持牌經營;同時要求支付迴歸本源,斷開支付工具和其他金融產品的不當連接。二是強化反壟斷。

他說,金融科技與平臺經濟具有跨界、混業、跨區域經營等特徵,需要世界各國監管部門共同應對。

易綱表示,金融科技在全球範圍內興起,在顯著提升銀行服務水準和經營效率的同時,從根本上改變了銀行業原有的競爭環境。商業銀行在服務場景和管道、客戶資訊以及資金等方面的傳統競爭優勢受到挑戰。

越來越多的金融交易與客戶消費或工作生活場景相關聯,平臺企業掌握大量的客戶行爲資料,並可據此推導出客戶的金融需求和財務狀況,各類互聯網金融創新產品的快速發展也加速了銀行存款的分流。

爲應對急劇變化的競爭環境,許多大型銀行都已投入大量資金用於金融科技的開發與應用。銀行可透過移動互聯、生物識別、大數據、人工智慧等技術拓寬服務管道,減少對人工服務的需求,提高金融機構全流程風險管控能力,降低合規等運營成本。

他指出,中小銀行自身資源有限,只能依賴大型科技公司提供的技術和平臺進行客戶維護、信用分析和風險控制,可能導致負債端和資產端的獲客能力和產品競爭力減弱。易綱提到,應關注對大型科技公司依賴度上升的現象對中小銀行經營活動的影響,中國有超過4000家中小銀行,金融科技變革將給其金融服務、銀行存款等領域帶來挑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