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畫筆看見臺灣 國寶畫家孫少英紀錄片募資啓動

民間團體協力,共同爲87歲國寶畫家孫少英(左6)募資拍攝紀錄片。(廖肇祥攝)

87歲國寶級畫家孫少英(中)跨越省籍藩籬經歷多次苦難,一路走來,以畫筆記錄熱愛的臺灣。(廖肇祥攝)

國寶級水彩畫家孫少英已高齡87歲,他經歷過國內戰,1949來臺落地生根,打下繪畫基礎功力,開始透過畫筆記錄臺灣,甚至自身是災民,記錄了九二一地震震殤,數個民間團體合作募資拍攝孫少英的紀錄片,但他謙稱「我只是大時代小人物」。

孫少英在國共內戰期間被哥哥帶至人生地不熟的臺灣,當年他只有18歲,後就讀復興崗學院藝術系,曾任職於光啓社及臺灣電視公司美術設計,他播遷臺灣,還看見臺灣、畫下臺灣,用厚實水彩畫的功力,紀錄生活的場景,他常說「來臺灣快70年,臺灣是我的家,我要繼續一步一腳印的畫他」。

運用繪畫的美感,爲社會作多功能奉獻」是孫少英的座右銘,他不僅畫下臺灣的美,九二一地震發生時,埔里鎮是重災區,孫少英從瓦礫堆逃生,卻忘了自身是災民,立即帶着畫板畫具,以畫家觀點紀錄這世紀大災難,寫實靈動的筆觸,刻印了大地傷痕、災民面對自然力的渺小。新故鄉文教基金會董事長廖嘉展指出,孫老師畫作不僅描寫臺灣之美,也富含人文關懷,水彩畫有油畫質感,堪稱「西畫中韻」第一人,地位甚至超越藍蔭鼎

孫少英跨經歷過國、共統治,跨越了省籍藩籬,常說「臺灣是我的家」,他創作身影,是大時代的縮影盧安藝術文化、新故鄉基金會、大埔觀光發展協會等團體,有意爲孫少英拍攝紀錄片,導演是曾爲文化部交通部拍攝宣傳片的吳明達,拍攝手法將以「類戲劇」倒敘手法,描述孫少英成爲知名畫家前,所經歷過的震災逃生、省籍衝突適應、撤退到臺灣漂浮絕望、故鄉山東青島分離的傷痛回憶。

孫少英並捐出百幅畫作拍賣籌資,希望能募集到500萬讓紀錄片早日完成,募資畫展將在埔里紙教堂臺北、臺中陸續舉辦,也將透過FlyingV平臺網路募資,關於社會回饋及活動細節民衆可上「孫少英-水彩畫家」FB粉絲專頁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