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裝臺》到《山海情》 現實題材劇爲何持續升溫?
中新網北京1月18日電 (記者 高凱)從2020年歲末引發“西安探索熱”的《裝臺》,到剛剛高分收官的《大江大河2》,再到近日開播即獲讚的《山海情》,多部現實題材劇集正接力刷屏,相關作品的持續升溫受到關注。
製作講“真”講“實”
從《裝臺》中近乎從紀錄片中走出的“城中村”到《山海情》中戈壁灘上風沙中的“閩寧村”,在這些作品中,創作者無一例外做到了對真實的全力描摹。
據介紹,爲了真實展現“城中村”的氛圍與樣貌,《裝臺》的主創依託一個真實的城中村搭建了拍攝場景,這個故事的主要發生場景系“半真半建”。
在《山海情》中,一直以來在業內以精益求精聞名的導演孔笙在爲了整體效果,要求演員以西北方言進行表演。而黃軒、張嘉益、尤勇、熱依扎等衆多知名演員在劇中灰頭土臉的西北農民形像甚至“土”到了讓觀衆“難認”的程度,而對比起一段時間裡成爲影視劇必備風潮的各種濾鏡,那些戰場上睫毛膏脣膏一樣不落的女戰士,這種“土”實在是令人“驚豔”。
故事避“俗”避“虛”
在場景、表演、細節的高要求之外,這些作品故事本身的可看性是其取得廣泛肯定的根本。
《裝臺》改編自作家陳彥獲茅盾文學獎的同名長篇小說,作品從一個秦腔劇團的一個裝臺師傅入手,深入生活講述了人生平凡平運的無奈,然而在此之上,作爲一個小人物,主人公充滿韌勁的生命力又於平凡困苦中展示了生命的光彩和不滅的希望。不同於一些所謂現實題材劇不斷拋灑生活的不堪與艱難,《裝臺》和光同塵,而那些塵霧中的光,正是觀衆所需要的。創作者對於西安這座城市的熟知,對於底層小人物的熟悉和情感,令這部作品在治癒的暖色調中呈現出生活原味。
剛剛收官的年代劇《大江大河2》收穫了豆瓣9.1的超高分數,這個評分在近幾年的影視劇中稱得上是一騎絕塵,該劇緊承第一部的時間線,以宋運輝、雷東寶、楊巡等重要人物的成長和事業爲主要線索,完成了“大時代”與“小人物”的輝映、“大環境”與“小角色”的共融。
作爲一部主題先行的“扶貧劇”,《山海情》在敘事上非常難得的避開了此類作品中慣常的套路,在人物塑造上更是成功避雷各種“先進”“後進”“頑固”“開明”的臉譜,羣像的成功打造,令故事擁有了屬於自己的生態場域,在這裡,人物是活的,在觀衆眼中,每個人都有着自身的完整生命和邏輯,圍繞他們的矛盾和故事也就隨之真實鮮活了起來。
從已播內容看,《山海情》在劇情安排上沒有羅列困難,而是以村民的日常生活入手,從點滴切入,戲劇矛盾和衝突始終圍繞真實的人的生活,將主題實實在在落在了故事裡。
助燃有“上”有“下”
現實題材作品近來的一路升溫亦有背後力量起到助燃作用。
一方面,近年來,臺網標準統一化、“限薪令”“限集令”等一系列政策的出臺使得行業生態趨於規範。同時,多項政策聚焦提升影視內容創作質量與價值導向,引導影視劇創作選題,扶持重點主題作品。此種大環境下,現實題材作品得到進一步扶持,有了更多進行認真紮實創作的空間。
與此同時,當下現實題材劇集與人們情感上新的需求和審美變化的契合亦令其“乘風而起”。
一些古裝玄幻、偶像甜寵劇集濾鏡重重,正是對於日常生活和平凡人生的細膩描畫,令人們對《裝臺》欲罷不能。影視作品是文化商品的同時,記錄社會人生也是其與生俱來的屬性之一,事實證明,人們樂於在觀劇這種休閒活動中得到生活的認同感。
近期幾部現實題材劇的平民姿態,日常美學從某種程度上滿足了觀衆對自身生活意義的確認。
特別值得一說的,還有人們對近期現實題材劇集中家國情懷的共情。
疫情的影響,世界局勢的變化,令此間人們對國家的認同感增強,接力播出的《大江大河2》和《山海情》都是以小人物切入講述中國大時代的作品,從改革開放到脫貧攻堅,觀衆對相關劇集的熱情之中,回望自身與國家一路走來的願望清晰可見。(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