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回家狗狗就倒頭大睡? 原來有「伴」才能睡得更好

狗狗等到飼主回家後,才放下警戒安心入睡。(圖/取自經理幹嘛(Coco Lee))

文、圖/經理在幹嘛(Coco Lee)

「他是不是不想理我啊!爲什麼我一回家他就倒頭大睡?」不要誤會了,狗是「羣居動物(social animals)」,在羣體間最外圍的狗負責守衛,要注意外界的風吹草動,必要時吠叫通知大家。因此毛孩獨睡時處於警戒的狀態本能,會將頭朝向外面、隨時體察門外的各種聲響變化,所以當家長不在的時候,他們睡得既不沉也不穩,等到家長回到家之後才放下警戒狀態安心入睡。

而毛孩的睡眠性質爲「羣居睡眠(social sleepers)*注」,羣居睡眠顧名思義就是睡覺時有「伴」,才能安心入眠。那個伴可以是同類、也可以是人類。我們都知道睡眠品質身心發育息息相關,所以在幼犬成長階段,「有伴陪睡」就變成一件非常非常重要的事,影響着幼犬的生理心理成長,也影響着他們長大性格獨立性與自信心。

像是人類寶寶媽媽的依附是原始本能,嬰兒如果太早進入獨睡狀態,在性格方面容易缺乏安全感、覺得被遺棄恐懼感增加等等。幼犬的狀況和嬰兒十分相似,幼犬與共眠者需有「身體上的接觸」,像是爸媽會將孩子抱在胸口搖啊搖哄着睡覺一樣,是在一個讓人安心的狀態下入睡。

到了成犬階段,羣居睡眠還是重要的,不同的是可以不需貼觸,只要在同個空間、他們看得到伴的情況下即可。也就是說,毛孩可以有自己的窩是擺放在同一個房間裡,他就能夠睡得香甜。*注:social sleepers通常會被翻成「社交睡眠」,但在華人語徑裡面會有「人與人的交際應酬、人際關係、聯誼」等意涵經常被使用。「social」在英文脈絡裡,有「羣居的、社會的、社交的」等意思。因爲狗狗是social animals,羣居動物,在此將social sleeper譯爲「羣居睡眠」較「社交睡眠」更貼近毛孩的睡眠型態

本文作者/狗狗親子教育老師 Vanessa Lee「一般人會說是訓練師或犬行爲訓練師,但我比較喜歡說自己是狗狗老師,因爲在與狗狗的相處上,並不是在訓練狗狗成爲什麼樣子,而是在理解他們之後,提供適合他們的教育方式,讓家長與毛孩能夠更理解彼此,更幸福的生活在一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