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蘭五結摸乳巷 竟與亡靈有關

宜蘭縣五結鄉新村有座馬良廟,但是居然與三國時期的馬良沒有關係,附近的「摸乳巷」也竟然與亡靈有關。

五結鄉季新村昔日是噶瑪蘭族人的重要生活聚落,又稱爲「流流社」,當地的馬良廟多次被人誤以爲是指三國時期劉備的官臣馬良。

當地耆老說,早期噶瑪蘭族有把先人骨骸埋葬在家屋旁習俗,當地活動中心完工後,附近各家戶的骨骸才集中在當地的馬良廟,意指「亡靈」,和三國時代的馬良其實毫無關聯

此外,在馬良廟附近還有一條「摸乳巷」,過去還沒有拓寬之前是一排竹圍,陰暗狹窄,一次只有2人能通過,因此纔有這樣的稱呼。

在地文史工作者文明表示,根據噶瑪蘭文史專家水金調查,其實「摸乳」是與臺語「亡靈」諧音墳墓之地,應該叫做「亡靈巷」,只是因爲臺語音似,被誤傳錯用沿用至今

宜蘭縣議員黃適超說,早期的宜蘭人或多或少都有噶瑪蘭血統居住地也會有加禮宛、踏踏路、貓裡霧罕地名,但住民常常不知道這些舊地名意義,只是從學校片段學習到自己是噶瑪蘭人。

他表示,爲避免噶瑪蘭傳統文化逐漸流失,建議花蓮與宜蘭的噶瑪蘭人可以互相交流,舉辦相關文化活動。10508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