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苗問世就戰勝病毒?外媒:還有5大關卡

疫苗問世運輸和配送還面臨重重挑戰。(示意圖達志影像shutterstock)

11月幾乎每週都有新冠病毒疫苗以前所未見的研發速度推出,但問世後可能還有重重挑戰,新加坡英語報紙海峽時報》(The Straits Times)指出,運輸上至少還有運量低溫儲存運給貧窮國家地面輸送5大關卡

德國漢莎航空(Lufthansa)是全球最大貨運公司之一,4月就已經組織20人專案小組,研究如何在貨機之外,也能用運輸量空置幅度達3/4的客機來運送疫苗。專案小組負責人布朗(Thorsten Braun)說:「問題就在如何放大客機貨運量。」

IATA(國際空運協會)之前估計,要有8000架運量達110公噸的波音747貨機,花2年才能運完達成全球人口有效覆蓋的140億劑疫苗。目前全球約有1/3客機被閒置,怎麼轉用途可能是加快的方法之一。

空運貨物約有半數由2000架專用貨機運送,剩下由22000架客機負責。在閒置的7000餘架客機中已有約2500架被各家航空公司轉爲專門貨運用,能分散的貨流遠比不上所有客機正常按班次運行。IATA貨運負責人休斯(Glyn Hughes)說:「爲了讓更多客機投入使用,各國政府應開放旅行。」但開放旅行又牽涉到阻斷疫情傳播,會形成雞生蛋蛋生雞問題。

美國藥廠輝瑞(Pfizer)、莫德納(Moderna)利用從未成功使用過的mRNA技術所開發出的疫苗增加運送難度,特別是前者所要求攝氏零下70度超低溫,甚至比南極冬天都要更冷,因爲該疫苗在一般醫院冷凍櫃攝氏2至8度下只能保存5天。飛機無法制造出這種低溫環境,航空公司只能用藥廠提供的專用容器來運送,自身沒有解決方案

儲存和分配挑戰主要在開發中或未開發國家,因爲在已開發國家,分銷物流管道都已經很成熟,像UPS(美國郵政)、FedEx(聯邦快遞)也都已有低溫配送經驗。運到貧窮國家又是另道關卡,可能需要聯合國之類的國際組織出面協助,例如聯合國兒童基金會11月就曾邀40家航空公司開電話會議,制定向92個最窮國家運送疫苗。

地面輸送是最後難關,這裡可能只剩歐洲藥廠阿斯特捷利康(Astrazeneca)和牛津大學合作所開發疫苗,該疫苗採腺載體技術,可以在一般冷藏溫度輸送。航空公司使命完成後,卡車巴士轎車機車腳踏車,甚至驢或騾子都可能用來運輸,有些地區可能還要徒步運送。

全球最大疫苗生產商Serum Institute of India執行長普納瓦拉(Adar Poonawalla)無奈表示:「不是哪裡都有冷藏裝置。」該公司已參與阿斯特捷利康疫苗生產,近期也將開始生產美國藥廠諾瓦瓦克斯(Novavax)的疫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