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片冰心在冰原——第二次青藏科考普若崗日冰原再次鑽取深冰芯

(原標題:一片冰心在冰原——第二次青藏科考普若崗日冰原再次鑽取深冰芯)

“我期待這次鑽探能夠獲取到中低緯度地區長度最長和記錄時間最長的冰芯。”世界著名冰川學家朗尼·湯普森說。

第二次青藏科考“守護水塔——‘一原兩湖三江’重大標誌性科考活動”自今年8月啓動後,普若崗日冰原(一原)的冰芯鑽取,成爲此次科考的重要內容。

9月12日,美國科學院院士、中國科學院外籍院士湯普森和中國科學院院士、第二次青藏科考隊隊長姚檀棟一起,搭乘直升飛機抵達海拔6100米的普若崗日冰原10號冰川冰穹C作業點。在這裡,中國科學院青藏高原研究所副所長徐柏青率領的第二次青藏科考隊普若崗日冰原冰芯鑽取與冰面過程科考小組正在進行深冰芯的鑽取。

冰芯是開啓氣候環境變化科學研究大門的鑰匙。32年前的1992年夏,姚檀棟和湯普森等中美科學家登上西崑崙山古裡雅冰帽,鑽取了目前中低緯度地區長度最長和記錄時間最長的冰芯——長308.6米、年代跨距超過70萬年。通過研究此冰芯,已詳細恢復自末次間冰期以來各種時間尺度上的氣候環境變化記錄。

“普若崗日冰原非常獨特,其大小僅次於南北極冰蓋。2000年,我們來此鑽取了冰芯,以恢復這個地區的氣候環境變化歷史。這次是在第二次青藏科考支持下,獲取更古老的冰芯以揭示過去環境變化。”姚檀棟說。

徐柏青對來到冰穹C作業點的姚檀棟和湯普森說,探地雷達顯示冰穹C的冰層厚度超過350米,附近還有作業點冰層厚度超過400米,很可能存在古老的冰。

普若崗日冰原位於羌塘國家級自然保護區核心區域,在我國海拔最高的縣級行政區——西藏雙湖縣東北約90公里處。它是世界上高原冰川的典型代表,由多個相互連接的冰帽構成,從冰原中心向四周山谷放射溢出50多條冰舌,是中低緯度地區最大的冰原。

2000年9月,由姚檀棟、湯普森等科學家組成的科考隊挺進普若崗日冰原。湯普森在雙湖科考保障基地向記者回憶當時的經歷時說:“我們來到這裡走了很長時間,道路泥濘,甚至得帶上鋪在卡車前面的路墊,花了很多時間推車和拉車。這次則完全不同,一路上都有很好的公路,變化非常大。”

2000年10月11日,科考隊首先鑽取到118.55米的冰芯。隨後,科考隊又成功鑽取了213米和154米的深冰芯。

“當前全球的冰川都在退縮。冰川一旦融化,其封存的地球歷史記錄也將消失。因此,保存這些冰芯顯得尤爲重要,有冰芯就有了檔案,當新技術出現時,我們仍然可以從這些冰芯中提取歷史信息。”湯普森說。

由於全球變暖,普若崗日冰原目前處於退縮狀態。研究顯示,2000年普若崗日冰原面積爲420餘平方公里,2021年面積已縮減爲約389平方公里。

今年8月,我國啓動第二次青藏科考“守護水塔——‘一原兩湖三江’重大標誌性科考活動”,聚焦普若崗日冰原(一原)、色林錯—納木錯(兩湖)和長江源—怒江源—雅江源(三江)等關鍵區域,開展綜合科學考察研究。其中,普若崗日冰原的冰芯鑽取,受到此次科考重視。

姚檀棟說:“通過‘一原兩湖三江’重大標誌性科考活動,我們可以更好地審視這個中低緯度地區最大冰原正在發生的變化和所記錄的環境變化,從而更全面地瞭解全球氣候變暖對冰川的影響,從鏈式響應過程的地球系統視角闡明冰川變化對湖泊的影響、對河流的影響、對周邊地區人類生存環境的影響。”

湯普森時刻關注着本次冰芯鑽取進展。9月7日,湯普森和姚檀棟一道抵達普若崗日冰原6號冰川上的冰穹A作業點。這裡,正是他們24年前鑽取普若崗日冰原第一個冰芯的地方。

“對我來說,回到職業生涯早期鑽探過冰芯的地方,真的是一種震撼的體驗。我想繼續記錄我們在這些冰川上所看到的變化。”湯普森說。

事實上,從1984年開始,湯普森便和姚檀棟等中國學者開展了科研合作。40年來,兩人一道在我國多個冰川鑽取冰芯,一道在權威雜誌《科學》上發表有關中國冰芯研究的成果,一道擔任“第三極環境計劃”的主席,共同推動“第三極環境計劃”。

“我們進行了40年的合作,建立了堅實的科學基礎,建立了彼此的信任,彼此視對方爲兄弟,這是我們最珍貴的科學研究和科學合作關係。”湯普森說。

姚檀棟說:“回顧過去,我們之間聯繫的紐帶是科學、是合作。通過40年的合作研究,我們建立了深厚的友誼,建立了堅實的信任。展望未來,我們要通過合作爲科學的未來和下一代的成長創造更好的明天。”(記者劉詩平、姜帆、黃耀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