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結束回家過年,但我勸你不要買房

這是嚴肅君的第583篇推送

陽了,轉陰了,復工復產了。

相信這是最近兩週,包括嚴肅君在內,大多數北京人的“新冠三步曲”。

曾經習以爲常的核酸/隔離/居家……已基本成爲過去式。根據各省第一波感染高峰時間預測圖,全國大部分地區將在今年春節前達到並度過感染峰值。

換句話說,我們馬上迎來的是最近三年最“自由”,最“鬆弛”的春節假期。

同樣迎來“大放鬆”的,還有房地產市場。

統計顯示,今年1至11月,已有超300個城市和地區出臺樓市利好政策近千條,達到近年來峰值,並且新一線、強二線城市成爲“主陣地”;

更高層級來看,11月短短20天,地產三支“利箭”連續射出,從信貸/債券/融資三個層面救市;近日中央財辦更是公開發聲,”要充分認識到房地產行業的重要性,住房消費潛力要予以釋放“。

嚴肅君的N個500人置業羣裡,看多情緒明顯聚集。恰逢春節,返鄉置業開始重新成爲討論的熱點之一。

對此,嚴肅的建議很明確,請堅決的SAY NO。

1.

首先要明確的是,與其說返鄉置業,不如說是返鄉投資。

這一類購房者的羣體畫像非常明確---

一二線城市工作生活,眼看着房價漲漲漲漲,卻要麼錢不夠,要麼沒資格。退而求其次“押寶”老家,希望也能通過房價上漲實現資產增值。

發現沒?買的並不是房子本身,而是房價上漲預期,並非置業,而是投資。

確實,這在過去的幾輪樓市週期中,這是驗證過的可行路徑,也確實有人掙到了錢。

一線先行,二線跟上,接着是三四線……不同梯隊城市房價呈現輪動特徵。

蝴蝶煽動了翅膀,資金和需求從核心城市蔓延至非核心城市,從核心板塊流淌到非核心板塊。

2.

但要注意,同樣表象背後的不同底層邏輯,以及共性特徵中的新變化。

2015年-2016年全國房產牛市,確實有樓市輪動規律因素在,但三四線城市房價上漲的另外一支動力源不容忽視,那就是2015年開始的貨幣化棚改。

棚戶區居民拆遷後天然具有購房需求,補償款又成爲撬動居民存款的槓桿,從而極大地推動了三四線城市去庫存,最終實現房價上漲。

這場轟轟烈烈的“場外注資”,既是人爲提供,也是提前透支。

今年起,多地的棚改已經從貨幣化安置,變成了“等價房票放置”。

如此一來,沒有了真金白銀流通,拆遷戶的需求也被鎖死在本地,甚至在一些地方,拆遷戶只能從政府劃定了範圍的“房源超市”裡面選置換項目,精準去庫存。

沒有真金白銀流動,房價上漲動力也被遏制了。

這也是爲什麼,2021年前後起步於深圳的最新一輪行情,順利輪動到上海,北京,杭州,再到部分重點城市,就戛然而止,並未傳導至三四線城市。

與當時各個城市嚴格限購政策有一定關係,根本上是三四線樓市基本面支撐不足。

今年三四線城市的首付已經普遍降到2成,但還是有公務員買房、小麥換房、買房送工作等各種“奇葩”促銷層出不窮,也側面說明了三四線城市的購買力難以煽動,需要不停打進腺上激素刺激。

過去我們說城市化,是人口從農村轉移到城市,但現在是人口從三四線城市,遷徙到一二線城市,或者說比較流行的說法,都市圈城市羣。

而且,這是不可逆的。

3.

所以,對於三四線樓市來說,最大的風險不是房價波動,而是流動性風險。

想變現的時候,根本賣不出去!

樓市輪動規律確實存在,但更適用於一二線城市之間,或者說城市內部板塊之間,因爲本身人口基數夠大,購買力圈層也足夠豐富。

像上海,從剛需,到改善,到頂豪,是梯度明顯,結構穩定的。300萬以下房源成交佔比最多,2022年上半年爲38%,300萬-500萬房源佔比35%。

這意味着,每年都有大量的剛需購房者,買入300萬、500萬的房子,再不斷置換。有託底,有輪動。

而對於三四線城市來說,一方面是人口流出嚴重,另一方面是人均居住面積飽和。

根據2020年人口普查數據,大多數三四線城市人均住房建築面積超40平方米,部分城市甚至超過50平方米。

現在的三四線新房,都在賣給誰?

一部分是最後一波進城務工的農民工,向下兼容,縣城和農村的購房需求;再就是向上撿漏,大城市留不下,老家買房爲了孩子上學。

嚴肅君的建議是,能買省會,不買地級市,能買地級市,不買縣城,能買核心板塊,不買遠郊片區。

畢竟,除了偶爾出圈的短視頻,沒人關心房價跌破2千/平的鶴崗。

而北京購房者最關注的是,西城中信城5期春節後到底要不要開盤?

互動時刻:

對於返鄉置業你怎麼看,今年春節打算在老家買房嗎?歡迎在評論區留言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