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阻止不了新住民子女國際教育交流 實體轉視訊持續進行

高雄中山高級中學爲提升學生國際參與能力和培養國際移動力,與越南西河內中學視訊交流。(教育部提供/林志成臺北傳真)

教育部國教署推動「新住民子女國際交流」計劃活動,近年雖因疫情影響及政策考量,仍鼓勵參與學校轉爲視訊交流,根據統計,2021年總計8校辦理校際視訊活動,515位學生參與本計劃,包含臺灣一般學生104位、新住民子女學生151位,以及東南亞各國學生260位。

2020年,「新住民子女國際交流」計劃邀請歷年來積極辦理參訪活動的5所學校共同試行校際視訊交流活動;2021年爲加速本計劃於各區域間的推廣速度,更擴大至邀請8所學校參與視訊活動,期盼透過8所種子學校的建立,帶動周圍學校參與意願,提升國際教育交流觸及率。

國立員林高中與印尼NSA(星辰高校)進行雙邊視訊交流,配合時事互相分享後疫情時代的生活經驗,像是因疫情而興起的外送平臺,以及臺灣特色美食、水果,如彰化特產肉圓的多種料理方法等。

爲了更完整呈現課程內容,員林高中學生除了準備精彩的簡報,更利用課餘時間練習印尼歌曲來拉近彼此的距離,並製作非常精美的海報,讓印尼學生更瞭解臺灣文化。

國立澎湖海事學校在新住民教育推廣上成效卓越,2021年爲擴大活動效能,提供多元文化教育機會,發揮語言及多元文化優勢,特別邀請國立馬公高中、國立關山工商共同辦理校際視訊交流活動,使更多新住民子女學生能有機會參與其中。

另外,2021年也獲邀參與本計劃推行3所高中職,例如高雄市中山工商,在活動期間雖然遭遇交流學校因疫情停課以及學生交流準備不全的狀況,但從學生回饋中可看出,學生對此活動持高度的肯定,不論是在語言能力的提升、團隊合作力的精進、演講海報製作或理解悅納多元文化等,都有所收穫。

教育部國教署表示,學校運用視訊進行多元創意的新型態國際交流,深化及加強我國跟東南亞學校的教育交流層次,未來疫情趨緩後,結合出國互訪,更能擴大及深化國際交流效益,提升學生國際視野、外語溝通能力及建立國際人脈。